第1050章 大明的新老交替

作品:大明:殿下请登基|作者:哟吼吼吼|分类:历史|更新:2025-03-25 07:09:12|字数:8026字

第1050章 大明的新老交替

北平京城,随着运煤铁路的运行,京畿的煤价长期处于低档状态。

而煤的降价,反而增加了火炉的销售量,并且影响铁制品售价。

钢铁成本降低,新建的钢铁厂日夜不停烧炉,以满足整个京畿地区对铁的需求。

朝堂上,原本铁路的预计成本也在调整。

一条铁路的运行,已经影响到了京畿地区的方方面面。

“陛下,臣以为应当优先开展往辽地铁路建设,将辽地铁矿利用起来。”

户部侍郎李秉出班启禀,道:“如今京畿地区铁器需求增多,久之便会铁荒,比起天津铁路,当务之急,应当连通沈阳之地,利用辽地铁料补充需求。”

今时不同往日,关于市场的变化,官员并不会首先想用官方手段去强力限制,而是利用市场走势,凭借朝廷拥有的各种产业去影响市场。

李秉启禀之后就回到队列之中,朝堂关于两条铁路路线的规划是有,但轻急缓重方面,看法就不同了。

大明缺的不是物料,而是人力,各方面都需要人力来完成,而圣人又对于奴隶的使用有着反感,就只能两相其害选其轻。

当然,让李秉出班禀报,其实也是户部有着和工部一样的现状,或者说,大明的高层领导班子,即将步入新老交替的时代。

每逢这个时候,京官必须各出手段,让自己被圣人记住,展现自己的政绩。

李秉乃是正统元年进士,今年四十有七,当尚书的话,也算是正当壮年。

其资历也十分耀眼,在福建延平当推官时,便以严惩不法豪强,闻名朝廷,经都御史王文举荐为都察院经历,后又任户部主事,赴宣府清核屯田。

到了朱祁钰这一任皇帝,李秉便被提拔为侍郎,依旧是主抓清查田亩。

也正因如此,李秉在外惹了不少人,可有朱祁钰坐镇,李秉的仕途也算是一帆风顺。

这样有能力的官员,他的弱势其实就是年纪,对于尚书来说,天命之年最为合适,因为这个年纪最为稳妥,能够各方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问题。

作为大明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和内阁基本上是捆绑在一起,若是无法让众人信服,那尚书这个位置也坐不会太久。

朱祁钰点了点头,看向李秉道:“平煤价,让百姓皆能用得起铁器,倒是没想到如今百姓购买力上涨,需求增加,反过来造成了铁制品缺口了。”

对于铁制品的需求,可不仅仅是京畿地区,要知道,因为商贸的发展,整个大明是日新月异的状态,百姓不管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时代发展的好处。

以京城为例,生产材料降低,减低了生产成本,工厂在获得利润之后,便会扩建扩产,从而增加了对工人需求。

农户向工人的转变也就变多,从而又增加了对于谷物青菜的需求,反过来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虽然他们大部分都会将钱存在银行里,可随着存款增多,他们新购商品也不会太过于缩手缩脚。

罗喆站立,如同环顾四望的剑客。

上头的皇帝则是在细想着罗喆这个名字好像有点耳熟。

而罗喆不知道,那山羊胡子的老人是孔颖达,乃孔家之后,更不知道他身后所代表的是什么。

就个人而言,罗喆觉得自己如同羔羊,进入了这狼虎之地。

“咳。”

面对沉默的朝堂,李世民咳嗽了一声说道:“蔡卿此番也构不成枉法,凡商者收取市税也是理所应当!”

皇帝说话了,罗喆回身低头聆听。

“回陛下,但民非市籍,又不曾入市,何来市税之说;再者,民虽无知,但市税定非收民之所有。”

对于这笔巨款,罗喆并不是不想交税,只是不想白费力气罢了。

然而,罗喆很轻易地击穿了律法的漏洞,这对于满朝诸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很明显,要是能猜出来,刚才早就无了。

因为有些困倦,罗喆一直在忍着哈欠。

“咦,那不是方才外面的小郎君吗?”

幕帘之后,有几个小女孩正在偷看,其中一个突然发声。

“是哩~”

又有女孩认同道。

这时的台上,前三名已经在思考着彼此的答案。

只有罗喆一直捂着嘴,好似很无聊一般。

这三道谜题各有各的特点。

似乎谁都解不开彼此的谜题。

这就让席纠犯了难,场面似乎陷入僵局。

看着美人姐姐皱着黛眉,求助似的看着三人。

罗喆摇了摇头,本身规则就跟闹着玩一样,只不过没想到大家这么较劲。

“四和无花果,对或不对?”

声音有些慵懒,毕竟还在长身体,对于已经习惯的生物钟很难抵抗。

罗喆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直接回答。

???

青年和老者皆皱着眉看向罗喆。

而那席纠则是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两人,等待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殿下请登基》,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殿下请登基第1050章 大明的新老交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殿下请登基第1050章 大明的新老交替并对大明:殿下请登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