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更是连看都没看一眼,径直拐向城主府。
倭人并不值得喜儿同情,虽然他们并不是倭寇,可若是有机会,在屠刀落下之前,也没见哪个倭寇向朝廷幡然悔悟。
连长崎本地人都没有去同情工地里的倭人,更不要说喜儿他们了。
至少在长崎城主府的村民并没有被强征劳力,得益于明军在此,大名也不敢到这里抓壮丁。
两者间的阶级悄然就发生了变化,就和华夏以前的诸侯国一样,不同郡地之间,经常也会有摩擦,而现在长崎的村民看到其他地方村民被抓壮丁,他们可没有同情,相反还想帮明军管理那群不听话的刁民。
到了城主府坡下的村子,喜儿一出现,见到他的村民,纷纷驻足,站在路边就直接下跪,比见天皇还要郑重。
明军来长崎,除了把长崎城主给串到海边风干后,就没有对村民做什么事,士兵更是和村民秋毫无犯,凭借着身份的落差,什么都没做就收到了村民的好感,
喜儿目光都没有在他们身上停留,更没有让他们起身,马蹄不停,没多久就到了城主府。
这还是大村纯忠第二次来到城主府,光是周围的护卫,已经和以前全然不同。
新立在围墙后的了望台,十步一岗的哨兵,以及被砍伐出来三丈宽的空地,直接将城主府变成一处真正居高临下的堡垒。
喜儿在城主府大门前停下,翻身下马后,出示腰牌,带着紧随而来的大村纯忠进入。
至于大村纯忠的那些奴仆,自然会有人安置。
再临城主府,大村纯忠发现,不仅是外面变了样,内里的各种景观也都被改造了一番。
来往巡逻的士兵,见到喜儿后,也会驻足行礼,随后继续巡逻任务。
喜儿没有带大村纯忠进主屋,而是在辗转到了一处摆放着石桌石椅的空地。
石桌上摆放着小炭炉,炭炉上的铁水壶已经冒着蒸汽,旁边是一个小茶盘,茶盘上则是茶碗茶杯。
这些可是喜儿的私货,虽然城主府中也有茶具,但相比茶壶,喜儿更喜欢茶碗。
上行下效,京城谁不知道圣人泡得一手好茶,特别是这种功夫茶具,在圣人手中更是赏心悦目。
“坐吧。”
喜儿先坐了下来,指向对面的石椅。
在喜儿身边还有一个通事,帮忙换水的同时,也是避免大村纯忠这半吊子出现什么沟通上的问题。
闻言,大村纯忠连忙鞠躬,嗨了一声后才道:“谢大人。”
入座后,他的双手就放在膝盖上,身体挺立的笔直,目光看着喜儿那流畅的动作,洗茶具、取茶、泡茶、闻茶。
一套流程之后,空气中已经能闻到岩茶的茶香。
倭国所能得到的茶叶,多是以茶砖的形式,或是抢,或是买卖,进入倭国后,可没有像喜儿这样泡的。
没有华夏那样成熟的条件,他们只能将茶砖连同碎屑碾成粉末,然后在热水之中,用竹筅打出细腻的泡沫,粉末越是细腻,那么茶水的色彩就越接近泡出来的样子。
这样的方式属于华夏唐朝时期的煮茶,但又做不到华夏煮茶那种儒道缥缈的感觉。
与倭国的大多数学来的东西一样,基本上是东施效颦。
能见证真正华夏茶道,大村纯忠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嗅着空气中的茶香,他十分郑重接过小瓷杯。
“不要一口喝,品字分三口,一口试茶温、二口闻茶香、三口才是品茶。”
喜儿卖弄了下基础喝茶知识,很多内官都和他一样,心中总有显摆的冲动。
大村纯忠听得认真,重重点头之后,开始按喜儿的吩咐喝茶。
现在,大明炒茶发展已经十分完善,而岩茶就属南方最为出名,其中岩茶以武夷为首。
光是圣人喜欢泡茶,掀起的风气就让闽南一地的茶农不愁销路,极大增加了茶农收入,并且吸引流民回归耕地。
三口喝完杯中茶,大村纯忠眼睛明亮了起来,这可比茶粉泡出来的茶还要好喝不知几百倍,就算是喝完之后,口腔中的回甘绵长,呼吸都带着香气。
“好喝。”
大村纯忠情不自禁道。
“应该说好茶。”
喜儿教导着说道,又给大村纯忠续了一杯,问道:“大村阁下出力颇多,我等已然知晓,不知阁下又有何需要?”
茶已经喝了,那么事就该谈了,喜儿也没有再拐弯抹角,直接发问。
他们对于倭国的了解有限,还不如直接开诚布公的谈。
“钦差大人教导的是。”
大村纯忠刚要继续奉承,就听到喜儿的开门见山,便停顿了下。
“不瞒大人,如今变局已生,但大村无自保之力,不过是乱世求生之法尔。”
叹了口气,大村纯忠捏着茶杯,面露苦思。
闻言,喜儿点了点头,笑道:“大村阁下是想更进一步?”
说是想要自保,但就在长崎边上,以当前大村纯忠的表现,到时候跑路到长崎,喜儿自然也会接收给予保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