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也不是说造出来就行,还需要各种试验,若是经过了考验,发明的工匠将享有该项专利,参与销售分红。
不过,前提是要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否则工匠都去造奇奇怪怪的东西了,那谁愿意埋头苦干搞生产。
京城的第一波招工已经进入尾声,放在朱祁钰桌面的,就是各工厂的员工数量,同比去年皆上涨了不少。
工人增加,配给工厂的各种物资也要增加,这些都是连串反应,朱祁钰需要结合京畿黄册做出调整,而这调整便是未来的政策。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是工人也是农户,但是,也不能直接判断工人多了,农户就少了。
大明可没有限制生育,因而百姓还是保持着养儿防老,多子多孙的心态,在耕地不足的时候,让孩子学一门手艺,也是诸多百姓的选择。
如今京城大多接收的也是百姓家中的次子,缓解了不少家庭和官府的土里压力。
但是,人口上涨需要更多的粮食是肯定的,当前从外邦运输而来的粮食,尚且填补了大明的粮食空缺,可怎么说也是外力。
看着工厂报告,朱祁钰的手指点在桌案上,他早就让司农寺的人走访各地,主要就是尝试杂交水稻,除此外,还有其他各种粮食的生产改进。
去年在扬州沿海一带,就有司员在江南海边发现了渔民拥有紫菜种植技术,当前也在研究验证之中。
这些事可不是朱祁钰急就能成事的,他只能确保在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时候,百姓的口粮能够更加丰富,避免出现全国性的粮荒发生。
以大明当前的规模,只要合理开荒种粮,避免商贾借机垄断粮食和官员贪腐,就算是部分地区的粮荒,也能用其他地方的粮食救济,因而全国性的粮荒还是能够避免的。
朱祁钰这边在理政的时候,京城西外城的郊区工地已经搭起了各种木架和竹架。
除了铺设铁路外,外城还要搭建出一处站点。
这站点是由蒯祥设计,大面积利用了水泥和钢筋,这可不仅仅是一处站点,还是向广大京城百姓展示大明新的建筑方式和风格。
因为工人足够,光是基坑就直接挖了一丈深,而后便是用各种木板和竹子隔成方块,再用细钢筋搭出网格。
坑是容易挖,可是钢筋铁条的网格搭建,就需要蒯祥这些工程师去指导工人工作了。
水泥和钢筋的搭配,是经过了爆破试验,在景仁宫的建设时,蒯祥就从朱祁钰那边偷学了过来,那时的他就惊为天人,所以现在在他心里,圣人可以说是他自认的老师。
景仁宫因为是圣人居所,建造自然可以稍微不计成本一些,多余的耗费,朱祁钰完全能够承受,可站点就不行了。
在设计的时候,不管是圣人还是户部尚书,也或是工部尚书,对于用工用料,都要求细致,必须给出合理的预算,一旦预算超出,那就需要蒯祥给予解释。
也就是说,当前这版设计,是经过了多方探讨的结果,对于蒯祥而言,不仅要保质量,还要精打细算,一旦大额超出预算,那他就要面对问责。
不过,朱祁钰十分支持蒯祥的想法,所以,本来由户部承担的支出,他也给予了财政上的支持,这才让蒯祥得以能够完成心中所想。
李强这些工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如此方便的建造方式。
把整个工地当成模具,用水泥、砂石灌注,凝结之后,就有了一个框架,最后在框架之间,用砖石垒砌成墙,一座站点就完成了。
过程他们已经听过蒯祥的讲解,麻烦就在于钢筋之间的连接绑定,需要工人做得十分细致,会有人时不时来检查,一旦不符合,就要拆解重绑。
为了这站点,蒯祥和工人一起住在工地,每天都拿着图纸,站在工地边上盯着。
“李工,你说这些铁拿去卖,能卖多少钱?”
工人在工作的同时,也会闲聊来打发枯燥的时间,对此,监工并不会干预,只要能按期完工,就算工人想要唱歌跳舞也没事。
这就是工人和徭役的差别。
李强听后,瞪了那年轻工人一眼,道:“你偷去卖试试,到时候离我远点,我怕你的血溅到我身上。”
稍微用脑子想想也知道,现在百姓虽然不至于消费不起铁器,可偷工地的铁去卖,那可是偷官家的东西,还是在天子脚下,人家官吏每天都站在边上看着,可见对工地的重视。
若是出了什么差池,官吏自己出事,那些小偷小摸的人,也别想好了。
“说笑,说笑而已。”
年轻工人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多的铁,和铺铁轨不同,钢筋铁丝本身并不大,单人就能带走,免不了有些想法。
闻言,李强轻哼,道:“哼,说笑就代表你有想法,我有眼在前,看到那些大人了吗?”
用眼神示意站在工地边上的官吏,李强继续道:“就算到时候官府放过你,他们也不会放过。”
小偷小摸或许罪不至死,可若是影响到了官员的仕途,那就和挡人财路一样,之后牵连到家人,那可不会跟你讲什么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