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流水席直接从阮家外绕着村里大街小巷摆了个遍。
随时有人负责上菜。
一道菜被吃完就上新的,保证不会让谁饿着。
除了个别人,也不会有人顶着别人的白眼把菜拿回家。
所以即便人多,也都能吃个饱。
就是做菜的厨子有点累。
工坊都腾出来了,除了山居味的大厨过来帮忙,还另外请了几个厨艺不错的厨子。
食材也是一大桶一大桶的被抬进来。
茶庄上也热闹得很。
这段时间又是拍卖会临近的时候。
所以现在茶庄上已经住了不少来参与拍卖的会员。
因此阮昭也让人在上面开了几席。
热热闹闹的寿宴结束后。
阮林珏和尤萱便也要启程赴任了。
阮重明虽舍不得,但也为儿子高兴。
阮昭安排了一位嬷嬷跟着两人一起,还有几个婢女和健仆及护卫。
又从封地调了一队铁甲兵护送。
这队铁甲兵是她这一年培养出来的。
郡主府有2000个私兵名额。
不过她现在只组建了500个私兵。
主要还是因为人才不好找。
阮林珏夫妻离开后,阮家人更忙了。
李清雅和阮林瑞不用说,要忙着开店。
皇城的山居味开得很顺利。
所以接下来他们要尝试在其他州郡也开山居味。
这可是大工程,够他们忙一年了。
苏锦笙继续马不停蹄的回封地去忙酒坊的事,十月开始第一批竹叶青就要正式上市,全线售卖,接下来也有她忙。
苏锦辰继续一边忙着上学,一边忙着百货坊的工作。
连阮重明都要忙着给刘老打下手。
阮昭之前给的图纸不少,下半年刘老又有得研究。
阮昭更不用说。
秋季拍卖会就不用说,还有皇城百货坊那边,她也要远程操控。
同时还得开始着手封地整肃计划。
等棉花收成后,封地那边差不多又会引来一阵动荡,到时候也差不多该她出手。
一忙下来,时间就过得飞快。
终于到了九月中旬,青山村又迎来一个重大事件。
那便是,采茶。
得知九月中旬就可以采白毫银针了。
不少会员参加完拍卖会都没离开,全留下来,等着看白毫银针采收。
可惜这次白毫银针只采50亩。
阮昭的茶庄里那些,还要等到明年初再采。
采下来总共也只有几百斤的新茶,炒制后,差不多只剩下三分之一。
看着新出炉的白毫银针,留下的会员们恨不得直接抢了就跑。
茶少人多,阮昭做主,首批限购一斤。
这也算是在这里蹲守的会员们的福利了。
就近购买,才上架就抢。
百多人倒也都能抢到一斤。
不过上架的统共也就一百多斤茶叶,直接秒空。
让许多等着上架通知的人都是一阵心悸。
阮昭对此是不管的。
未来他们还需要继续习惯这种情况。
毕竟茶不是粮食,无法全面推广种植。
收完茶,曲清县那边也送来好消息。
棉花可以采收了。
四百多亩棉花,曲清县的百姓全部动员起来,收了十多天才收完。
累是真的累,但成果也是喜人的。
最后得出,每亩棉花产量高达950斤左右。
最低910斤,最高980斤,比阮昭预估的还高。
阮昭对此已经习惯了。
平均按照950斤算,差不多每亩能挣48两左右。
刨除之前几百文的投入,简直血赚。
即便明年开始需要花钱买种,但相对于收入,投入简直微末到不用计。
棉花的收获,让种植葡萄的各家族老们心中更是激荡不已。
想到三年后,可能就有每亩千两以上的收入,一个个激动得跟得了帕金森似的。
可他们高兴,别人可就不高兴了。
水稻给的冲击就够各县百姓心痛好一阵子。
结果现在曲清县又传好消息出来,对他们来说简直噩耗。
都说凡事最怕做对比,而且还是跟比你差的人比。
明明之前曲清县还是他们嘲笑和奚落的对象,现在转眼,却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算下来,靠这次的棉花收入,曲清县各家平均也有百两左右的收入。
那可抵得上过去十几年的收入了,怎么能不叫人眼红。
当下,不免就有人被带节奏,开始说郡主偏心,不顾他们的死活。
谣言越传越烈。
余嬷嬷和苏锦笙第一时间都给阮昭送来消息。
阮昭却只回了一句:暂时不需理会。
她们便知道她应该是有所计划,便也暂时不插手。
见她一直不出现,背后引导的人便更嚣张。
谣言便也越传越广,甚至隐隐有动乱的趋势。
终于,在有人大胆的聚集一群百姓到郡主府外叫嚣时。
铁甲兵直接带队,前往各县,把其中六位县令以贪腐罪名抓起来。
县令被抓,这个时候又是谣言最盛的时候,百姓难免就更容易被煽动,对阮昭更为不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