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整整四个多时辰,共接待了186桌,收入总额为钱,即122两银。
今日都是自家人,人工费暂时不算。
三年租金共18两,店铺修葺费用共3两,桌椅瓢盆等等器具合计共5两,食材占比较高,村里杀的两只猪共11两,临时买的比较贵,一只8两,加上其他林林总总共20两。
除去这些成本,还净赚75两左右。
再扣除第一天半价套餐去掉的30两,也有35两的纯收入。
问题是,这才只是一天。
而且已经除去店租那些,就说明以后入账的除了食材和人工,都是纯利润。
这在之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哪怕阮昭也没想到第一天会这么多。
她预算差不多是总入账7、80两左右,看来还是低估了古人对美食的追求。
其余人哪能像她这般淡定。
他们想过第一天最多的就是20两左右,只要一天能小挣1两都觉得多了。
不然阮重明当时提出每月每人入公中的钱也不会才500文。
他是算着老大食肆就算有收入最多每天可能就挣个几百文。
“这,这真没记错吧?”阮重明有些涩涩开口,问着众人,目光却略带求助的看向三女儿。
老先生为官二十多年,按平均每年400石的俸禄,也就等同年俸禄4万钱。
都没有今日一天收入的三分之一。
即便一年四十两的俸禄,一家人十几口一年花销也有余留。
之前女儿卖药材得几百银两时,也只是个概念而已。
现在没想到只是开个小店铺而已,竟也能挣如此之多。
他如何不惊愕,如何敢相信。
但是钱数和账目都对得上,根本不存在出错的可能。
此时除阮昭外,其余人也没有心神去回复他,着实都还在震撼中久久无法平复。
李清雅捧着铜板的手都在颤抖。
她对钱是相对比较直观的,因为中馈一直由她管着。
而且以前家里是开布庄的,做得还挺大。
但最好的一家布庄平均每日盈利也差不多在十几二十两左右。
这还是在皇城那种最是繁荣富庶的地方。
可这是什么地方,边城啊,最是荒凉贫苦的边城啊。
此刻李清雅才隐约明白阮昭那句:流量为王,是什么意思了。
每桌150钱看着似乎不多,但数量一多就不得了了。
“相公,发财了,我们发财了哈哈哈,好多钱啊!”
还在发呆的阮林瑞被妻子推得一个趔趄,伸手撑住桌面,却按在小山堆似的铜板上,脸上也是一脸的痴笑。
阮林瑞以前在书院做夫子,一天也就是10钱的收入。
他从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也能挣如此多钱。
阮昭轻笑,“好了,今天才是第一天而已,大家调好心态,明天应该还会有一个小高峰,大嫂,张屠户那边猪是供应不上了,今天锦笙去集市那边问过,短期暂时可以供应,不过价格相对贵一些,你们等会可以去谈谈,可以的话明天至少六百斤的量,如果猪不够就买羊也可以。”
夫妻俩终于缓过神来。
阮林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明,明天还,还是小高峰?”
李清雅也惊道:“这会不会太多了?”
要知道半价只限今天,明天所有套餐都恢复原价了,不应该来吃的人减少吗?
阮昭轻笑道:“今天的宣传很成功,明天正常会比今天多,不过后天开始就会开始降至平稳,放心吧,听我没错。”
“听听听!”李清雅一听,也不问了,赶紧点头。
事实证明,小姑子就没有不靠谱过。
一想到明日还能比今天挣得多,她心头便更是火热。
众人缓和了一下心情后,便开始重新分工。
夫妻俩今天自然还是要留在铺子里,不过因为量比较多,所以苏家姐弟也留下来帮忙。
其余人便都先回家,毕竟两个小孩还在村里呢。
马车直接到里正家门口。
“爹爹!三姐姐!”
小林兰正坐在屋檐下的小马扎上,撑着下巴望着院门。
正好就看到马车,兴奋的赶紧迈着小短腿朝外跑。
院子里正在跟里正最小孙子玩虫虫赛跑的阮林轩眼睛也一亮,跟着朝外跑。
阮重明跳下车,笑呵呵的伸手接住跑过来的小女儿。
“兰兰今天可有好好听里正伯伯的话?”
“兰儿很听话。”小林兰乖巧道。
阮林轩也凑过来,抱上自家爹的大腿。
第一次一整天都不见家人,两个孩子挺没用安全感。
里正在堂屋里,听到动静也走出来,笑呵呵道:“回来了,今天怎么样,顺利吧?”
其实也不用阮家说,里正就已经知道基本情况。
不久前大儿媳妇回来时听了一耳朵。
说村里有人今天去城里,好奇阮家说的吃食铺子,今天也过去瞧。
结果铺子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还很多人在排队等位置吃饭。
可想而知生意如何了,铁定是红红火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