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投石问路(下)

作品: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作者:倦鸟落旧林|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9 00:14:35|字数:4906字

谢迁和朱厚熜的谈判,草草收场。

不过谢迁也摸到了朱厚熜的底线。

第一:诸王是朱厚熜立身的根本之一,不可能让他背叛诸王而帮士绅夺回已经损失的财货。

第二:朱厚熜可以跟士绅合作,但只跟听他话的士绅合作,为此士绅必须配合朱厚熜演戏。

第三:事成之后,朱厚熜会恩赏,但大体的政治格局,会延续朱厚照的政治体系。

因为朱厚照的变法,对于朱厚熜和未来的大明皇帝而言,是有利的。

未来的士绅,必须融入新框架,而不是回到旧框架。

等到谢迁回到家中密室,与来者们说完。

所有来者都沉默了。

“就没有别人了?”

“除了兴王有这个善意,其他诸王,都很明确表态,谁赢听谁的,犯不着为了胜算这么低的战争去冒险。毕竟对手,可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论战争,方今世上,无人是他的对手,尤其是你们会打空中战争吗?”

问话的人被这句话呛沉默了。

皇家空军,主体成员,全是朱姓宗亲。

想要他们背叛大明?

得了吧。

现在还不是彻底礼崩乐坏,王朝末世,朱厚照对落魄宗亲们的照顾,可不少。

要他们背信弃义,遭到全宗上下所有族人唾弃,甚至有可能因此影响整个朱家江山的未来,这种赌局他们就算敢上,也没筹码。

因为他们的筹码就是掌握热气球的飞行技术和旗语。

教会了别人,你还有活路?

杀了隐患,就是对敌人的最大尊重,死人才是最守秘密的。

所以,在热气球无法被击落的情况下,没人敢肯定自己是朱厚照的对手。

因此唯一释放善意的兴王,真的就是他们最后的稻草了。

“可是兴王也和皇帝一样……”

还是有人犹豫。

沉默了很久很久的杨一清突然开口说:“兴王和皇帝不一样。因为兴王不是皇帝,所以他没有皇帝那股目空一切的霸气。皇帝敢这么做,因为他是皇帝。

他手中兵多将广,粮草充盈,口含天宪,金科玉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但,兴王不可能复制皇帝的许诺,他想要以小宗取代大宗,就必须与一切势力妥协,从而达到一个平衡。

只要我们在扶持兴王的路上,将诸王彻底扫出大明,那么就算兴王最后想要阻止,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皇帝的《宗法》,本质上是弥补诸王离开大明之后,地方朱姓宗亲的缺失,导致地方全力过于集中在士绅和未来乡镇代表的新士绅手中。

皇帝算无遗策,这一点上,你我都得服气。

因为藩国宗亲不论是竞争王位失败,还是有意留在大明任官,本质上是对读书人的一种利用。

从外界引入人才,形成对本埠人才的竞争。

相制相竞。

倘若中国人才不堪用,甚至想要出现魏晋风流,那么外来的人才就可以成为未来皇帝的助力,而且都是宗亲,好说话。

倘若外来与本地同流合污,那新来之人,也不见得会这么同流合污。

因为皇帝明言,一地物产禀赋恒然,相制不得,那就只能相互竞争。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前者,言天子圣意。

中者,言借力而为。

后者,言谁能存活。

不管是中枢强,还是地方强,只要外界有压力进来,那就只能国恒强。

否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杨一清洋洋洒洒的剖析完后,看向下边的人说:“所以,陛下若成,士绅永无宁日,更新换代,甚至只在旦夕之间。

倘若兴王成,你我还有翻盘机会,而且很大的可以操作。

只需数代人努力,自然会将天下,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但前提是,我们得有机会。”

“干了!!!”

不少人粗鄙的冒出这个词,杨一清淡然的看着。

一言不发。

等到他们从暗道离开,杨一清也准备离开时,谢迁才喊住他说:“你既无子嗣,也无亲族,为什么涉险?”

杨一清无嗣。

不管后世考据如何,至少在本朝记载,杨一清是没有子嗣的,至于为什么无法生育,没人知道个所以然。

当然也有猜测,他有子嗣,只是藏起来了。

不过朱厚照却知道,他也曾经考虑过,从被云南的族人那边,过继一个。

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因为杨一清在正德朝的政治生涯,一度十分的凶险,甚至后来的嘉靖朝,大礼议的竞争,导致了他最后被“陷害”而死。

但不管时局为何,杨一清都没有理由掺和这场“战争”。

因为他的族人多在云南、巴中这些地方,他致仕退休,因为无嗣,孤(丧父)独(丧母),于是就留在镇江造别墅休养生息。

毕竟随时可以通过长江入南京讲学,顺道看看南京“老友”们。

所以,谢迁不明白,为什么杨一清一定要来掺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第475章 投石问路(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第475章 投石问路(下)并对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