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这话一出,群臣没人反对了。
毕竟不劳而获是受到儒家鄙视的。
所以花钱买公平,各方都有收益,百姓能用上便宜的农具,皆大欢喜。
“此外,兵仗局这边腾出一百人,将新式的铁匠铺在顺天府内立刻推广出去。争取明年完成整个顺天府的铁匠铺区域划定。千户一座铁匠铺太少了,五百户一座。”
朱厚照又说道:“当然这是官私合营的,如果是私营铁匠铺,我们不直接提供铁料,让他们自己去买,作为补充,不限制他们的发展。”
“陛下,如此一来,会不会……”
“铁料在钢铁基地内生产,谁家生产速度和效益,能比得上迁安的皇家钢铁厂?迁安基地,一年能产六百万斤粗钢。是钢,不是铁。”
朱厚照呵呵一笑。
是钢,不是铁!
这句话,令在场每个人都心头一颤。
钢铁钢铁,虽然一直念叨同一个词,整个北直隶,可不止一座钢铁基地。
迁安、顺天这边加一块,两座每年能给大明提供一千万斤的粗钢。
要不是镇国府还在给常备军换装,还要支撑辽东开发所需的铁器供给,这钢铁基地的产能撒出去,能让天下铁价跌到什么程度?
没人敢想!
“谷伴伴。”
“臣在。”谷大用听到皇帝召唤,赶紧上前。
“明年开始,在山西太原、蒲州,山东济南、胶东,河南开封、南阳,陕西延安、汉中,甘肃兰州、武威,这十个府内,各设一座年产五百万斤的钢铁基地,并且保证未来能扩容到一千万斤。”
朱厚照想了一下,叮嘱道:“用公制斤计算。”
“是。”谷大用盘算了一下,公制斤是已经五百克,那么一年下来,一个生产基地就是两千五百吨。
那么十个府就是两万五千吨。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全部建设完毕,五年之内,大明全境的钢铁价格,都会遭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冲击。
甚至有可能直接压垮大明境内所有的私营铁商。
“陛下,这么多的钢铁,当行销何处?”
毛纪赶紧上前来,“臣以为,还是暂缓扩张比较好……”
“南方诸省。”朱厚照直接回答道,“士绅不是对朕手段过于粗暴而有怨言?那朕就用正常的手段,五年内,江南开矿,除了金银,全部都会进入亏损。这样一来,江南开矿的人就能少,省得一些人聚众挖矿。”
明代,聚众开矿是有可能犯造反罪的。
但矿工也多是走投无路才去干的。
就比如义乌山区的矿工,只要有路子让他们活,他们被征募之后,也就成了最好用的江南兵种之一。
但因为数量太多,朱厚照知道如果简单粗暴的直接干涉,就有可能导致矿工造反。
既然如此,那就用商业的手段做,然后安排人前往几个重要的矿区引导本地人移民出去。
只要钱给够,安家费给够,同样是走投无路,只要给出一条听起来还不来赖的路,矿工们就不会造反。
这样一来,面对北方海量的钢铁南下,江南矿主绝对会纷纷破产。
这一次,毛纪没有再说江南是财税重地,不能也不该这么做。
因为开矿,没有给朝廷上税。
进的都是私人的荷包。
所以,朱厚照这么做,没问题。
官价的钢铁更便宜,老百姓会怎么选择?
不言而喻。
毛纪也退下来了,朱厚照的计划,也就没有限制了。
“首辅。”
“陛下。”杨廷和对朱厚照作揖。
“你们待会儿去一趟工部,让他们开始对天下所有矿产之地,以煤铁铜金银为重,探明各地储矿,汇报中枢。等江南矿区基本上没私人开矿之后,朕会允许户部和工部联合运营一些矿区,作为对钢铁的补充。眼下才一千多万斤,还不够。朕的目标是一万万吨。”
“一万万吨!”
无人不恐惧的看着朱厚照。
“对,一万万吨。迁安矿区最近已经推行了一种轨道车。一匹挽马,能在轨道上拉动二十吨左右的货物。如果钢铁产量足够,朕会在全国范围内铺设这种轨道车。这样一来,南北物资交流迅速了,大明能实际控制的土地,就不会只局限在关内。”
朱厚照看向众人:“高原一直无法控制,就是因为地广人稀。但马拉轨道铺过去,就能在道路两翼形成聚镇,只要在聚镇周围设立节点,就能完成关内和关外的统御。只要钢铁产量足够,价格够低,这项计划就能推行起来。”
“试想一下,两匹马并辔拉动二十吨货物,速度能达到一日三百里,那么转为运送人呢?全副武装士伍差不多二百五十斤,那么至少能拉一百五十人,当然为了防止马匹累惨,就算一百人。
那么只要轨道够长,同时能在一条轨道上拉动一万勇士运转的话。
那只需要多少匹马?两百匹,再配合损耗,哪怕定为一倍,也就四百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