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各方势力,都开始进行紧张的博弈准备。
四月二十日,毛纪带着孔承美抵达杭州,接下来换了船队,直奔北京。
四月二十六日,朱厚照接到消息,江彬在江南大肆株连,无数江南生员,通过密折途径,对江彬进行弹劾。
四月三十日,南京六部奏疏抵达,南直隶、江西、浙江官员的奏疏也跟着抵达。
不断弹劾江彬,不断施压皇帝。
密折、朝奏、流言,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对江彬进行发难。
然后,五月初一,开朝会。
朱厚照从豹房抵达宫内。
小太监们来报告,今日不少文官的朝笏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字,是准备的要对朱厚照发难了。
朱厚照面无表情。
很快出现在朝堂之上。
“陛下驾到!”
“参见陛下!”
群臣的作揖拱手,朱厚照面无表情的拢了拢身上的衮服袖子,看着下边的群臣。
生面孔不少。
但多是地方调入京中的“干吏”或者说,大明朝第一任正式化的首辅衙门下属派系要员。
江南、湖广、北直隶、江西、陕西、山西的官员,居多。
江南、江西和湖广,走的长江水道和京杭大运河,连轴转的一路奔上来。
山、陕的官员,就比较特殊了,他们主要是从辽东调回来的,文武都有。
朱厚照想要加大对辽东的开发力度,居于辽东十几年的地方卫所长官,基本上全被调回北直隶。
但是没有在镇国府任职,而是挂在了五军都督府闲养。
面前的,算是现阶段第一波大明文武天团了。
各有利益纠葛。
但同样都是大明朝的敌人。
朱厚照从未正面的相信过底下的人。
大明的改革,若是想要进行下去,面前这群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他们不会坐以待毙。
“陛下,该喊免礼了。”张德看朱厚照一直看着群臣,赶紧提醒说。
朱厚照扫了他一眼,眼神的冷芒,吓得他赶紧低下头。
然后朱厚照就这么晾着群臣足足五分钟,才开口说:“江南的密折,一连数千封入京。有人弹劾江彬,有人奏报当地致仕大臣贪污、害民、侵吞土地,也有人弹劾的江南勋贵、卫所军官,蚕食军户土地,甚至有些干脆就是勾结倭寇,祸害我大明边防。”
群臣们皱眉。
杨廷和倒是平和。
只是现在大家都被晾着,被朱厚照进行下马威,大家也只能受着。
“江彬是去处理宁王案,不管你们有多少想要弹劾,现在都闭嘴,莫要让功臣寒心。回头上折子发通政司。现在,朝会规矩是要做正事。杨首辅,议一议辽宁布政司的设立事宜,以及当地的少民、土司如何处置的问题,以及辽宁布政司面积问题。”
“好了,平身开始讨论吧。朕给你们半个时辰,文武群臣也好好的交流。”
朱厚照看向边侧的王守仁:“左都御史也进行商讨,你们这些勋贵,若是有急战硬战,也得上战场,辽宁都司的设立,你们也得进行了解。”
王守仁领命。
然后群臣起来,不少人憋着一肚子气看着朱厚照。
然后朱厚照全然不管他们,自顾自的拿着其他奏折在上位看着。
下边,很快就讨论开来了。
“王御史觉得如何安置?”杨廷和看向王守仁,“辽宁布政司若是设立,锦州当归于北直隶,还是辽宁。”
锦州乃险要之地。
有辽西咽喉之称。
锦州若是放归辽宁管辖,那么对于北直隶来说,危险等级不小。
不过王守仁却摇了摇头:“锦州对于北直隶来说,并不算太过险要,若是锦州给了北直隶,必定归属蓟镇控制,蓟镇若是控制锦州,山海关必废,若是山海关废了,锦州一旦被北方蒙古人南下围住,北直隶都有危险。”
“所以,锦州必须放在辽宁,让辽宁可以出兵管理。并且可以在锦州设卡收钞,以税养兵,减轻辽宁对于经略东北的靡费调度。”
王守仁很现实。
锦州对于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北直隶而言,其实并不算重要。
一旦东北有失,一样可以走水路,攻略东北。
但山海关若是荒废,想要再补救就来不及了。
到时候蒙古人从锦州、山海关杀进来,大明朝边军只怕不是对手。
所以,王守仁盘算的是王朝中后期的计较,锦州对辽宁很重要,但对于北直隶,只是锦上添花。
山海关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大明朝在山海关投资了那么多,前几年又加了三十万两银子去大修山海关,岂能半途而废?
“原来如此。”杨廷和颔首。
阁臣们思索着。
徐光祚也在边上听着讲解。
第一次对东北的布局,有了点了解。
“定国公的意思呢?”杨廷和看向徐光祚。
这位才是的现在大明朝的勋贵头子,他不点头,兵部也不可能进行布防设置。
“就按新建伯的意思来做。我没有意见。”徐光祚笑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