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成全

作品:霸魏|作者:老周不庄|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6 18:07:58|字数:4524字

陆抗撤得很及时,等程晓率领步卒赶到战场时,他已经将大部分步卒接上了战船,退出战场。

见此情景,郭淮、程晓也只能望船兴叹。

但其他吴军就没这么幸运了。

虽然他们依然有兵力优势,可是阵型已经被骑兵冲阵,又苦战半日,精疲力尽,面对刚刚赶到战场的豫州兵,他们既没有体力,也没有士气,甚至连中军的指挥都没有,只能选择逃命。

皖城外,到处都是吴军将士的尸体。

皖水被鲜血染红,无数被溺毙的尸体围绕在吴军的战船边,濯楫士的几乎每一次击桨都击打在尸体上,发出闷响,让战船上的将士近乎崩溃。

听到这个消息,刚刚清醒过来的孙权一声大叫,又晕了过去。

孙弘无奈,只得自作主张,下令全军撤往江边,远离皖城。

郭淮、程晓等人收拾战场,清点人数。

诸葛诞也从城中赶了出来,与程晓见面。

忙碌了一天后,战果初步统计出来。

这一战,可谓收获颇丰,战果辉煌。

仅是战场上可见的吴军尸体就有三千多具,受伤、被俘的又有五千多人,兵器、旗鼓堆积如山。

溺水而亡,尸体顺水漂走的不在统计之列,估计也有五六千人。

孙权率大军而来,却被一战打崩,伤亡过万。

就算再来,他也很难攻克皖城了。

——

曹芳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的湖面。

曹羲正和诸葛恪交战。

一个月内,双方交战数次,都已经熟悉了对方的套路,感觉不像是战斗,更像是演习。

曹羲照例是防守反击,紧守水寨,等诸葛恪来攻。

诸葛恪却不急于进攻。他命诸将三面围住,不断叫骂,同时向魏军射击,企图寻找破绽,强行突破,扩大战果。

即使魏军操舟的能力有所进步,比起吴军来,终究还是差了一截。一旦落单,魏军凶多吉少。

魏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打得非常谨慎,每次行动前都要看看前后左右是否有同伴能够给予足够的增援,以免落入困境。

双方打了半天,吴军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孙权该到皖城了吧?”曹芳收回目光,自言自语的说道。

钟会立刻接上了话题。“差不多了,这两天应该会有消息来,不过攻城之前都要打造器械,应该不会有大规模的战斗。”

曹芳表示赞同。

虽然魏军对吴战争中有趁着对方立足未稳,主动出击的习惯,但对面是孙权,有过刻骨铭心的教训,应该不会那么大意。

同样,城里的诸葛诞是个眼高手低的名士,守城或许还行,主动出击有点难为他了。

郭淮倒是有这样的能力,但他兵力有限,又向来重视谋略,不太喜欢这些冒险的事,主动出击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这一个月内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真正的战斗会在一个月后展开。

对他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压力会比较大。

六七万大军分作三处拒敌,相距离两百多里,总会让人不安,生怕哪里会有意外。

而且拖的时间越久,钱粮消耗越大,负担也重。

该收缩战线了。

“你觉得是在水战中击溃诸葛恪好,还是将他困在东兴堤,以免四处逃散?”

钟会思索片刻。“还是水战吧。困在东兴堤虽然能够全歼,但我军伤亡必大。诸葛恪刚愎自用,就算逃回去,也对我军伤害不大,反倒可以在江东内部造成混乱。”

曹芳笑了,看向蒋济。“太师以为呢?”

蒋济抚着胡须。“老臣以为亦然。”

王濬等人会心而笑,七嘴八舌的表示赞同。

打了这么多天,他们已经对诸葛恪的性格有了共识。

这人很执拗,好胜心极强,而且不肯面对现实。明明找不到破敌之策,偏偏觉得自己有机会,即使有伤亡也在所不惜,对对手的越战越强选择视而不见。

他根本不知道,他之所以觉得有机会,是因为曹羲觉得他比陆抗更适合当磨刀石。

陆抗所部的战斗力太强,曹羲压力太大,只能全力防守,没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想法。

与诸葛恪交战则不同,曹羲有压力,却也没有压力大到束手束脚的地方。

观阵几次后,曹芳也放了心,不再担心曹羲会遭受惨败,转而考虑如何解决诸葛恪,如何攻克东兴堤的问题。

讨论的结果是两个方案:一是在水战中击败诸葛恪,然后以优势兵力包围东兴堤中的残敌;一是将诸葛恪逼回东兴堤,予以全歼,以免诸葛恪部四处逃窜。

巢湖号称九头十八嘴,有众多河流汇入。以吴军的水战能力,一旦被打散,驾小舟逃入支流,短时间内很难清剿。

但东兴堤易守难攻,如果让诸葛恪退回东兴堤,以现有的兵力很难攻克。

就算北军的战斗力不弱,最后拿下了东兴堤,也会因为损失太大,无法前往濡须口增援毋丘俭。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水战中击溃诸葛恪是相对合理的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霸魏》,方便以后阅读霸魏第229章 成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霸魏第229章 成全并对霸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