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马姝寒的故事。

作品: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作者:云路遥|分类:悬疑|更新:2023-09-10 19:04:32|字数:4568字

师父说完,就对我们两个问道:

“旭东,姝寒,你们可知道在几百年前,我们顶香弟马还有什么称谓?”

我和马姝寒异口同声说道:

“萨满传人!”

师父却说道:

“你们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萨满一脉,自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

接下来,她简单的说了一下萨满教的一些往事。

萨满教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其实不只是满族信奉萨满文化。

早些年蒙古族,赫哲族,鄂温克族以及哈萨克族的很多族人,都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一些萨满教的移风易俗。

萨满文化真正达到顶峰,昌盛起来的时候,是清朝的初期和中期。

那时候在众多萨满法师中,有一些真正有大能力且又具备正知正念的萨满弟子,得到了皇族的重用,称为皇家萨满。

他们专为守护国之气运而服务。

真正受过皇封的皇家大萨满,一言可断生死,一言可动刀兵。

直到康乾盛世的后期,随着国家的稳定繁荣,以及接触了更多的汉文化,爱新觉罗氏也就越来越不重视萨满的重要性了。

这也是间接导致乾隆爷立下“狐黄不过山海关”禁制的原因之一。

虽然大清早就不在了,可是我们顶香弟马作为萨满教的分支,不仅要在民间积累功德,一直以来,也都承袭祖制,肩负着守土护民的职责。

听师父说完这些,一瞬间我都觉得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

可是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不过是九个烟魂而已,又能翻的起多大的浪啊。

我就安慰窦艳彤:

“师父,就是九个小烟魂,我们犯不上这么草木皆兵,退一万步说,就算是那九个烟魂真的能做点什么的话,天上地下那么多神仙,还能让他们反了天啊!?”

听我这么说,马姝寒也安慰了师父几句。

她这才宽心了一些:

“但愿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吧。”

为了转移窦艳彤的注意力,我就说道:

“师父,今天在饭店一直都挺忙的,还没来得及跟姝寒妹子好好地认识一下呢,您给好好介绍一下呗。”

这时她却打了个哈欠说道:

“我有些累了,让姝寒自己跟你说吧,我去睡会儿。”

说着她就自己回卧室了。

跟她接触的久了,每次过来,除了师父的佛堂仙堂和卧室之外的客厅和厨房,我和赵斌都当是自己家一样。

赵斌更是不见外,有时候到了这里,要是饿了的话,进厨房就自己找吃的。

这时马姝寒看着师父关上了门,就轻声说道:

“虽然我还没有正式拜师出马,可是那也是迟早的事,我就提前叫你二师兄吧?”

她这一说我总感觉怪怪的,就好像自己是肥头大耳扛着九齿钉耙的那位净坛使者似的。

我就说道:

“你还是叫我吴师兄吧。”

她指了指师父卧室的门说道:

“吴师兄,师父这……要不我们还是先走吧?”

我说道:

“没事,师父就是这个性格,她是没把我们当外人,以后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师父去睡觉,把我们扔在这,不是下逐客令的意思,她从小就很少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她是把我们当成亲人了。”

听我这么说,马姝寒也放松了下来。

接下来我简单的给她讲了关于我的故事。

她也跟我说了她的仙家缘分。

听完我才知道,原来她也是个苦命的人。

其实她也算是半个东北人。

她爸爸是辽宁彰武县的,爷爷奶奶在她爸爸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她爸爸也成了孤儿,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长大以后,就被村子里的一个瓦匠带了出来。

那个瓦匠也是个二把刀,不能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干活,只能在农村帮人家盖房子。

姝寒的爸爸,也只能跟着那个瓦匠,在东北和华北一带的农村做搬砖和泥的苦力。

后来在她爸爸二十岁那年,就来到了保定市涞水县的其中口乡,姝寒姥姥家就在这里。

姝寒的妈妈是个独生女,当时姝寒的姥爷看姝寒爸爸这孩子不错,就招他做了养老女婿。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姝寒的爸爸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一堂的人马。

后来一位游方的道士给她爸爸批了一个大卦,说是她爸爸还有命缺一关要过,过去了能寿终正寝,过不去的话就会折在三十岁之前。

没成想当年那个道士真的就一语成谶,她爸爸在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了。

真的没想到,她爸爸在五弊三缺里,一下子就同时犯了孤弊和命缺两样。

她爸爸去世的时候,姝寒才四岁。

而她现在身上的所有仙家,都是她爸爸留下的。

她爸爸去世以后,她妈妈无力支撑这个家,就又给她找了个继父。

可能是她们一家命好,也可能是她爸爸活着的时候修下的福报。

她的继父对他们全家都特别的好,待姝寒更是视如己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方便以后阅读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第166章 马姝寒的故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第166章 马姝寒的故事。并对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