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贺余春

作品:贺余春|作者:陋巷听风|分类:历史|更新:2025-07-19 15:55:33|字数:8308字

“传御医!快传御医!”贺焰的吼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殿外顿时脚步声如雷,禁军的铁甲在雪地里反射出冰冷的光。

当天,安泰帝持刃刺伤周王的消息如野火燎原,瞬间传遍了朝堂。

夜色如墨,朔风卷着碎雪扑打在京都王府的朱漆大门上。檐下灯笼在风中摇晃,昏黄的光晕将"周王府"三个鎏金大字映得忽明忽暗。

子时三刻,一队黑影踏碎琼瑶而来。为首的老者鹤氅狐裘,雪白的须眉上凝着冰霜,正是当朝首辅黄征。身后六位尚书披着厚重的貂氅,靴底碾过积雪时发出咯吱声响。王府侍卫无声退开,沉重的府门缓缓开启,吞没了这群深夜来客的身影。

当谯楼传来三更鼓响时,王府正门再度洞开。黄征踏出门槛的刹那,一阵风掀起他玄色大氅,露出内里朱红色的官服衬里。身后的户部尚书踩到结冰的青砖,险些滑倒,被工部尚书一把扶住。

“好雪啊!”吏部尚书忽然仰头望天,任冰凉的雪花落在脸上,“正所谓瑞雪兆丰年,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景。”

黄征伸出布满皱纹的手,接住一片六出冰花:“何止今年——”首辅忽然攥紧手掌,积雪在他指间化作晶莹的水滴,“从今往后,大盛年年都是丰年。”

六位尚书闻言相视而笑。雪地上错落的脚印渐渐连成一线,向着皇城方向迤逦而去。远处传来更夫沙哑的梆子声,混着御史台值夜官靴踏碎冰凌的脆响,惊起檐角一只闭目养神的铜铃风鸟。

正月里的帝京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上人潮如织。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其间,冰糖裹着的山楂在阳光下晶莹透亮;舞龙队伍所过之处,铜钱碎银如雨点般掷向彩绸翻飞的龙身。茶楼酒肆里,新曲伴着羯鼓声飘出雕花窗棂,连护城河畔的枯柳都系满了祈福的红绸。

朝堂之上前却静得出奇,仍是首辅继续监理朝事。

上元节的灯火尚未阑珊,周王府的侧门已在寅时悄然开启。一支轻装悄然而动,当第一缕晨光爬上永安门城楼时,这支轻装简从的队伍已绕过官道,沿着结冰的汴水南下。

十日后,盛霖聪终于重返魂牵梦绕的云州。踏入家门那一刻,久违的温暖如潮水般涌来,将他紧紧包裹。时光荏苒,逾载有余,一家人的重逢,恍若隔世,却又如此真切。

离开之时,幼女幼子尚在襁褓,软糯的小手紧握着不舍,眼中满是未谙世事的纯真。而今归来,两个小家伙已能蹒跚学步。

此情此景,盛霖聪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归家的欣慰,亦有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家的灯火,永远是最温柔的港湾,无论多远,总能照亮归途。

夜色渐深,王府大厅内灯火通明。穆震一家也来了,与王府众人共庆盛霖聪的凯旋。觥筹交错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盛霖聪与穆震推杯换盏,酒至酣处,两人皆醉眼朦胧,却仍不住举杯相邀,直至酩酊大醉。

翌日清晨,宿醉未消的盛霖聪便将全家人召集至正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一地碎金,却驱不散厅内骤然凝重的气氛。

“我们要去京都了。”盛霖聪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此言一出,满座寂然。谁都明白,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意味着什么。

黄不骄最终没有随盛霖聪一同前往京都,而是选择留在云州。盛霖聪听闻他的决定,并未强求,抬手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启程这日,云州城万人空巷。天刚蒙蒙亮,街道两侧便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携儿带女的妇人。人群熙攘,却无喧哗,只有低低的啜泣声此起彼伏。许多人眼眶通红,泪水顺着饱经风霜的脸颊滚落,打湿了衣襟。

“王爷,您还会回来吗?”人群中,一个颤巍巍的老者突然高声喊道,声音里满是期盼与不舍。

盛霖聪勒马回首,目光扫过一张张面孔,嘴角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他朗声答道:“会的!云州永远是我的家!”

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竟比盛霖聪的护卫还要多出数倍。百姓们一路跟随,直至云州城外十里长亭,仍不愿止步。直到盛霖聪再三挥手示意,众人才依依不舍地停下脚步,目送那道挺拔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风卷尘沙,送行的人群仍久久未散,仿佛只要多站一会儿,就能盼得王爷早日归来。

安泰三年春,京都城门外,盛霖聪携家眷缓缓驶入。春风拂过朱漆城门,卷起几片零落的柳絮,似在无声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藩王。车队碾过青石御道,在禁军引领下驶向早已备好的府邸。

翌日五更,金銮殿上。

首辅黄征手持象牙笏板,在满朝文武屏息凝神之际,忽从袖中取出一道明黄卷轴。玉轴展开时窸窣作响,在死寂的大殿里格外刺耳。

“先帝遗诏在此——”黄征苍老的声音如寒潭坠石,“若太子昏庸失德,即传位于周王盛霖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贺余春》,方便以后阅读贺余春第一百五十章 贺余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贺余春第一百五十章 贺余春并对贺余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