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经过大明王朝有计划的利用之后,草原上的资源也终于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各大塞王原本所镇守的边境区域成为了大型粮食产地,在那片黑土地上种植出的粮食粒大味美。
虽然说供应现在急速增长的人口有些捉襟见肘,但是无疑是让更多人吃上饱饭了。
至于吴地则完全变成了巨大的口岸,甚至隐隐都已经压过了元朝最鼎盛时期的势头,
吴地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世界贸易中心,在吴地港口大量的异国船只频繁出入往来,
光是每日上交的关税,就足够吴地的基本用度,
这五年的休养生息,让大明真的富起来了,
虽说老朱每次看到朱棣都不由得臭骂一顿没个好脸,但是打心眼里朱元璋确是对这个儿子是充满骄傲的,
能让大明变得如此富庶,还能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朱元璋也就不奢求他别的事情了,
刘秀开口解释道,
“陛下,您要不要先听听接下来的税法怎么改?”
朱元璋神色一凝,开口说道,
“行吧,那咱就听听你,你呀,天天净是些馊主意不,不让省心。”
刘蒙和李氏闻言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个儿子让他们骄傲,但也让他们操碎了心,
刘秀害羞一笑,开口的说道,
“陛下,接下来的税制改革称之为摊丁入亩。”
只是听着名字,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什么意思,不由得瞪大眼睛,惊呼道,
“摊丁入亩?你不会是要把这人口税也免了吧?”
刘秀恭敬说道,
“陛下圣明。”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人口税自古就有,在中原地区,一个人头就要收一次税,
可以说是税制中的重要来源,就连在一条鞭法中都没有改革掉人头税,
只不过是把这个人口税收摊派成了一个总额来征收,
朱元璋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关节,摊丁入亩可以说是一条鞭法的一个继续,
当爹就是当爹的,
朱元璋这脑子可比朱棣要好使的多了。
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
“摊丁入亩,你是要把这人头税全部做成定额,以后无论怎么增加人口,都按之前的这个定额征税?”
刘秀有些惊讶,不由得惊呼道,
“陛下,这都让你猜到了?!”
朱元璋眼睛一眯,说道,
“你当咱是谁呢?”
刘秀不由得在心中叹服,
可能在真正的历史中,朱元璋也知道可以这么干,
只是碍于大环境所迫没办法这么干,也就罢了,
但是其中的内容,老朱心里是门清,如果治国有等级的话,老朱毫无疑问已经满级了,
马皇后闻言,在旁边眼睛一闪,开口说道,
“重八,按照你这么说,那之后生孩子的会越来越多呀!”
朱元璋认真点了点头,看向刘秀,继续说道,
“人口多是好事,咱是担心人越多了之后,他们饭碗捧不起来,
若是让这么多人挨饿的话,人口倒还真没必要那么多,
毕竟咱们好不容易现在让每个人都能吃上饱饭,再之后的话,咱就不知道了。”
刘秀笑道,
“陛下,所以我在等郑和呀!”
朱元璋眉头一皱,问出了和朱棣一样的问题,“等郑和等那小子干啥,他还能给你咱们带回粮食来?
虽然他的舰队够大,但是装满那些船只的粮食也不够整个天下人吃的。”
刘秀开口说道,
“非也!陛下,郑和这次回来会带来全新的农作物。”
这一下可真把朱元璋说蒙了,朱元璋不由得皱眉,
全新的粮食?
中原地区是一个极其发达的农耕王朝,论种地的技术,如果华夏人说第二的话,恐怕没人敢自称第一了。
然而,耕地的工具在不断得更新换代,但是种出来的品种一直都是那些,无非是米粟稻几样罢了,
而中原地区的人民只想着精益求精,利用先进的耕种技术,在单位土地上提高更多的产量,
但问题就是就算做到极其的精耕细作,它粮食耕种的上限就在那儿,
到底还是不够更多人吃的,
对于全新的粮食品种,朱元璋是想都没想过,
所以这一下把朱元璋激起了兴趣,不由得将凳子往刘秀身边挪了挪,
凑近过来开口问道,
“来,你跟咱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刘秀解释道,
“此两样新的粮食叫做玉米和马铃薯。”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嘀咕道,
“这他娘的是什么怪名?”
中原的粮食都是以一字而概之,可这又是两个字,又是三个字的念起来拗口的很,
“就这玉米和马铃薯就比得上咱们吃的粮食?”
朱元璋一脸不信。
刘秀解释道,
“当然了,陛下!
不仅味道好吃,更重要的是它产量多呀。”
朱元璋质疑道,
“产量多?那能多多少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