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村外。
此刻已经是下午,楚墨他们已经吃过午饭,大家来到村子外,准备各奔东西。
去茅山,还得继续往东北方向走,而天师府则是在南边。
张洞之背着行囊,看着楚墨道:“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分别的时候。”
楚墨瞥了他一眼,道:“怎么,要不你跟我去茅山转转?”
“呃.......那还是不了。”张洞之连忙摆手。
开玩笑,他才刚被雷劈过没多久,哪里敢跟楚墨去茅山。
“不过楚道友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来我们天师府玩玩,我龙虎山的风景,想必一定不会让道友失望的。”
“会有机会的。”楚墨双手结太极印,拱手一礼,“走了,山长水远,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张洞之同样行了一礼。
阳光从西边斜斜照来,路上人影萧萧,草木闲散,山水的模样也渐渐淡了。
成熟的稻子黄了,要离开它待了许久的土地,人生的成熟里,又有多少离合悲欢难以数清。
有时候走的太潇洒,太匆匆,很多道别的话,也只能........送与秋风。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九月末,楚墨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茅山,为了避免一些麻烦,楚墨将艾莉丝放到了炼妖壶里。
一到了茅山地界,肉眼可见的道士多了起来。
这里跟其它地方比起来,显得祥和安宁了许多,毕竟“上清总坛”在此,也没有妖魔鬼怪敢在这里闹事。
这里的道士,那真是比鬼都多!
茅山总体海拔并不算高,但风景灵秀,尤其是各处道观宫殿,星罗棋布,道韵浓厚。
楚墨并非是第一次来,倒也不觉得什么陌生。
而秋生则显得非常好奇,看起来有点兴奋,一路上东问西问的。
沿着上山的路一直走,路上可以看到一些道士,还有山上礼拜的善信。
茅山上山峰道观众多,比如有大茅峰、抱朴峰、积金峰、大青龙山等等。
而楚墨此时要去的,就是位于积金峰的元符宫。
之所以去元符宫,是因为楚墨要先去拜访一个人。
元符宫内道观宫殿众多,期间还能看到不少茅山弟子正在修行。
一路来到了灵官殿,殿内除了灵官神像之外,还有一个老道士坐在里面。
这老道士一头银发,有些潦草,身穿一身旧道袍,坐在椅子上正在打瞌睡。
楚墨看到老道士,微微一笑,进入灵官殿内,对着神像作揖行礼。
之后,楚墨来到老道士面前,突然喊道:“师叔祖!小子来了!”
老道士抬起一只眼皮,瞥了楚墨一下,淡淡道:“早就知道你小子来了,喊什么呢,扰人清净。”
楚墨嘿嘿一笑,叫了秋生上前,介绍道:“师弟,这位是师父的师叔,快叫人。”
秋生一听,乖巧的叫了一声:“师叔祖好。”
老道士睁开眼,笑呵呵的打量了一下秋生,点头道:“好好好,你根骨不错,若是能好好修行,将来必成大器。”
秋生听到师叔祖如此说,顿时乐的不行,挠着头站在原地傻笑。
原来,这老道士乃是九叔师父的师弟,九叔在茅山修行时,曾经多受其照顾,也被老道指点过。
老道士年龄没有人知道,只知道俗家姓陈,名王亭,后皈依入道,改名陈守真。
据九叔所说,这位陈师叔祖实力深不可测,还是前朝的秀才,只是后来没有科考,反而入了道。
最离谱的是,这位陈师叔祖天赋很好,看东西过目不忘不说,还能举一反三,悟性很高。
后来因为学道法太过轻松,这位陈师叔祖便开始走体修的路子。
清末动乱,一伙儿数百人的乱匪来到茅山作乱,陈师叔祖一个守住山门,搏杀了数十人后,吓退了乱匪。
二十多年前,湘西出了一具旱魃,导致赤地千里,死了十多万人。
这位陈师叔祖一个人提着剑,离开茅山一个多月后,提着旱魃的脑袋回来了,镇压在了山门之下。
九叔的师父曾经说过,近百年镇压在茅山的妖孽邪祟,近四成是这位陈师叔祖抓回来的。
只不过后来可能因为年龄大了,这位陈师叔祖就没怎么动手和出山门了,一个人就坐守在灵官殿,没事就打瞌睡。
楚墨凑到陈师叔祖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晚辈楚墨,拜见师叔祖!”
“行行行,你小子不用来这套。”陈老道摆了摆手。
可是下一秒,陈老道似乎发现了什么,一把抓住了楚墨的手查探起来。
“小子,你已经是八品地师了?!”
楚墨点头道:“是的,前一段时间刚突破的八品。”
“嘶——”陈老道震惊不已,“你小子修行的速度怎么比我还快?”
“........师叔祖,您这话说的,我修行快不好吗?”楚墨有些无语道。
“咳咳。”陈老道收敛了一下表情,“好,当然好,只是一时间,我有点意外罢了,毕竟你师父来信,说你才法师境界,你这突然就窜到地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