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一棵树下的梦想

作品: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作者:金钩代月|分类:现言|更新:2025-01-16 11:56:40|字数:4274字

“老杨,去山上呀?”迎面走过来的中年男人打招呼。

“你还不知道我吗,一天不去山上就浑身难受。”被人打招呼,老人一点也没气恼,笑呵呵的冲前面的乡亲挥挥手。

打完招呼之后,老人背着锄头和树苗晃晃悠悠地往山上走。

今天的风好似格外清凉,老人的眉头舒展开,像极了迎风舒展的树。

其实他最喜欢在冬天种树,冬天的时候因为气温的降低,这些树都处于休眠的时刻,树液浓度大并且流动的速度慢,养分就能够在这些小苗苗里存储起来,让这些小苗苗茁壮成长。

想到这里,老人步伐都仿佛轻快了许多。

顺着山坡往外走,村子周围渐渐荒芜起来裸露出下方的土壤和石块。顺着老人的目光向前看,道路消失的地方,变成荒山野岭,远远的能看到沙土砾石被风扬起,在空中形成一种形状似烟似雾的气流。

老人的脚步就沿着距离最近的路,旧足迹和新足迹连成一条线,土壤踩平,一丈一丈通向远方。

在那里是他的国度,他和这片荒芜的沙地已经纠结了半生。

今天仿佛与平时不同,等到了昨天种树的地方,他才发现面前多了几个不速之客。

是两个男人,一个肩扛摄像机,一个手中拿着笔记本,看上去跟这荒地格格不入。

看到老人,拿着笔记本的男子眼前一亮,急忙跑过来。

“您好,您就是杨老师是吧?久仰久仰!”

男人的声音十分洪亮标准,带着一种公式化。

老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神情略有些拘谨。

“我不是老师,不过我确实姓杨。”

“谦虚!您真是谦虚!您二十年如一日的在这大山里植树造林,怎么称不上一句老师?”

老人的眉头没有放松,“你们找我什么有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我们想了解一下您的事迹,您也知道,最近的政策是“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现在大家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您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植树造林,显然比大家意识的还要早,所以才想要跟您取取经,让大家有一个榜样!”男人的话抑扬顿挫,并没有因为面前的是一个老人而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

男人的话让老人的眉头放松下来。

“我看了新闻联播,最近确实是在跟大家讲“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别看我老了,我可是紧跟时事。你们想要了解什么?”

听到这句话,男人立刻转身示意旁边的同事:“快快快,打开摄像机,我们准备采访。”

“杨老师,我们是今日华国的记者,今天主要是想要了解一下您的事迹,可以方便跟我们说一下吗?”

“当然。”

“您是怎么想到要在家乡种树,并且一种种这么多年的?”记者郑重其事的用笔记本记录,虽然身旁有摄像机在工作,但是工作习惯让他下意识保持记录。

老人的目光穿过身前的两个陌生男子,看向远处的荒山,他的目光悠长,仿佛穿透时光。

老人抬起手指指着这座山,“那是大亮山,山脚下是我们村。还记得很久以前的时候,村里经济发展的非常落后,大家都很穷,那是缺吃缺穿。大家没有办法,也不能眼看着一家老小都饿死,所以······一些人就想到了砍树。毕竟老祖宗都说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段过去的时光随着老人的讲述浮现在眼前。

大亮山经济发展落后,当地人开始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山光水枯,山石裸露出来,山间的溪流逐渐减少甚至枯竭。当地的居民想要饮水很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百姓想要脱贫致富,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每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境地。

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解决吃饭的难题,村民只能进一步的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

“其实导致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因为环境遭到了破坏,如果这里的植被覆盖率高的话,那些河不会枯竭,也就不会导致土壤变得贫瘠。”

“所以您认为是生态环境的原因导致大家没水喝,庄稼产量低,所以才孤身一人回到这个地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记者的语气带着敬佩,植树造林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差事,更何况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对,其实我回来不是孤身一人,要建成这么大的林场光凭我自己是做不到的,还是靠大家。支持我们的是一种信念,我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在做对的事情,是对子孙后代有利的。”对全县有利,对百姓有利,我们就得去干。”

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周围地区都做了实际性的考察,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林场的覆盖面积从原先的一小片变成将近6万亩的森林。

从原先的荒山,光秃秃的一片,现在林场上多了许多珍稀动物的身影,甚至还有一些珍稀的植物。

前段时间面前黑瘦的老头又干了一件大事,他把辛辛苦苦创办二十多年的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当地的林业局,没有收取一份报酬,就连市里下发的奖金都被他捐献了一大半,仅仅留下4万留给相伴一生的老伴。

男人心中感慨万千,参访结束他热情的拉着老人一起吃饭,但是老人很倔强,最终三人不过在县里吃了一碗拉面。就这样一碗拉面,老人还想要把钱还给他。

回去的路上老人拘谨的坐在车上,为了缓解气氛,记者主动打开了车里的音乐。

“从黑夜到黎明不管有多难,

挫折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从黎明到白昼未来就在前方,

跟着那一道光一起实现梦想,

守护着我的光。”

车载音响里男人的声音坚定又嘹亮,像是能够击穿黑暗,给夜幕下的人民带来光明。

记者想起采访时老人面向镜头说道:“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我想这片森林应该是我给世界留下的东西,希望这片森林茁壮生长,给子孙后代积福,也给那些动物一个家。”

杨老师留下的不只是一片绿荫,还有一片精神,在大亮山的角落世世代代传承。

他就是照亮大亮山的一道光。

喜欢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方便以后阅读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第175章 一棵树下的梦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第175章 一棵树下的梦想并对我真的只想混到退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