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年轻医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回头抗议:“是谁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行你来!”
宁小鹏毫不犹豫,果真跪下来。
老中医拉着宁小鹏的衣领:“你想干嘛?”
“我也是医生,让我看看病人!”
老中医这才松开手。
宁小鹏查看病人颈部血管,还有轻微搏动,但是血管中空无力,鼻孔呼吸音非常弱,于是拍打他的肩膀:“老人家醒醒,快醒醒!”
病人没有反应,宁小鹏解开他的衣服,展示教科书般的双手交叉,按了几下心窝,告诉年轻医生:“这样按压,懂没有?”
年轻医生点点头:“我在卫校读书的时候学过。”
宁小鹏交给年轻医生来按压,问他们:“这位老大爷有什么基础病吗?”
老中医脱口而出:“杨伟!”
宁小鹏松开手,下死手去戳病人的人中穴,并念叨:“男刺左鼻,女刺右鼻中,令入七八寸馀,大效,亦治自镒死。”
但是,病人没有反应,宁小鹏仔细观察,病人除了不省人事,还有脸色淡白、嘴唇紫暗、四肢不温,冷汗较多,强行掰开嘴巴,看见舌根软绵绵,但是舌质有瘀点、舌苔白腻。
“不好!他这是中风!你们这里有参附注射液吗?”
老中医不淡定了:“我们这里是中医馆,不打针!”
旁边有人提醒:“赶紧叫120吧!”
老中医才慌张地拿出手机打电话。
宁小鹏飞快拿来柜台上的针灸针,迅速刺入病人的内关、关元和气海穴,提捏旋转3次,然后继续戳人中穴,并指示从2楼跳跃式下来的中年医生:“快抓药,用破壁机打碎成粉,温开水搅拌,灌入嘴巴!”
中年医生大喊:“什么药?”
“党参、防风、川芎、黄芩各2g,生姜3g,甘草1g,附子10g。”
老中医立马骂道:“附子10g?你疯了!”
宁小鹏解释:“这是扶阳急救汤加减,原本水剂是50g,现在急用灌服,10g是没问题的。”
“你走开!你是没问题,我们有问题。出了事情,中医馆关门,倒霉的是我们。你走吧,别管了。我已经叫120来了。”
宁小鹏松开手,病人的人中穴已经出现深深的指甲痕,他指着狭小的街巷:“从路口到这里,两边都是摊贩,救护车来到,尸体都冷了!”
旁边那中年医生已经放手在药柜,问:“你是哪个医院的医生?能不能开张处方单?”
“我是西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宁医生!”宁小鹏起身,奋笔疾书,写了一条鸡肠处方给他,接着继续提捏针刺。
老中医阻拦:“老板,不行啊!我们没有急救的条件,等120来就可以了。”
原来,中年医生是中医馆老板,他推开老中医:“病人是在我们中医馆倒下的,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老中医摇摇头,颤抖着老手:“附子不是这样用的!哎!”
老板不顾老中医的劝阻,按照宁小鹏交代的抓药,丢进破壁机粉碎,然后交给宁小鹏:“宁医生,现在怎么办?”
宁小鹏倒进少量温开水,搅拌成米糊,先拔掉病人身上的针,然后让年轻医生微微抬起病人的头,掰开嘴巴,将中药灌进去,再灌半杯温开水。
宁小鹏在操作的同时,告诉他们,中医扶阳派认为中风(急性脑梗死)是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性为本虚标实、虚久必瘀,由于有气血阴阳亏虚的发病基础,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因素加重病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脑脉失养,则发为中风,所以,在治疗方面,当扶阳固本,温补元阳,宣通阳气。
时间在流逝,远处的巷口传来救护车短小无力的嗡鸣声。
很快,病人慢慢动了一下手指,渐渐地苏醒过来,呛咳两下,嘴角吐出一些伴有药粉的粘痰,他开始举起双手来,撮空理线,脸颊如晚霞红彩。突然,他坐立,神采飞扬地笑道:“我看见我们村死去多年的翠花了,她还像十八岁那年,特别漂亮!嘿嘿……”
传统中医,擅长运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来兴奋呼吸、兴奋神经中枢系统和促进血液循环,能够起到急救的作用。而且,急救后及时的治疗措施同样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降低不少后遗症的发生。
这就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中医理念。
因此,宁小鹏为了病人的后续治疗,需要采集病人的症状信息。
然而,病人傻愣愣的,对于宁小鹏的问诊,除了傻笑,就是喃喃自语,根本没有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且他双手力弱,伸舌稍歪斜。
宁小鹏只好问老中医:“他是你这里的病人吗?”
“常客来的。”
“他除了杨伟,还有什么病?”
老中医摇摇头:“他没说,只是隔三差五的来找我开中药补肾,平常挺硬朗的。”
我信你个鬼,你这个伪劣假冒老中医,经常来的老病号身体怎么样都不懂,我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