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周瑜到来,孙策黯淡的脸上顿时有了光彩。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高大英俊,出身士族,祖上有官至太尉。
而周瑜的父亲周异,还做过洛阳令。
可以说周瑜是一个官宦世家子弟。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两人同岁,周瑜还拜孙策母亲为生母。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大力支持。
两人并肩作战,打败笮融、薛礼,逼走刘瑶,人马发展到几万人。
周瑜和孙策的友谊,胜过兄弟之情。
自从袁术的堂弟袁胤取代周瑜的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
而孙策又接受曹操的封赏,举起反袁大旗,攻打丹阳。
周瑜当即起兵响应。
孙策出兵前往九江郡,周瑜就替孙策镇守丹阳。
得知孙策从合肥退兵回来,周瑜火急火燎从军营之中赶来。
“主公,怎么如此这般?”
周瑜一进来就走到孙策床榻旁,担忧之情满溢于表。
其余太史慈黄盖一众默默告退。
“公瑾,只怪我心高气傲,自恃太高,没想到在合肥竟遭此落败!”
孙策摇头叹息,断断续续说出在合肥城下发生之事。
“兵者,诡道也!”
周瑜痛心疾首状,“你现在已经是主公,我日常劝你莫要动不动就与人阵前比斗。”
“当时你兵马甚众,那公孙续不到一万骑兵。”
“若是在中原及河北开阔之地,我们还惧他几分。”
“他分明就是避重就轻,可惜伯符冲动,上了他的当了。”
孙策幽叹道:“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九江已经落入其手中。”
“我看他下一步,肯定是要进攻庐江。”
“若是让他占了这两处,恐怕我们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周瑜稍一沉吟,旋即道:“可是曹操也令你进攻这两处?”
“正是!”
“我猜得没错的话,曹操也令公孙续进攻这两处。”
周瑜忽然冷笑一声,“曹阿瞒端的是好算计啊!”
“此话怎讲!”
孙策就欣赏他这个结义兄弟足智多谋,分析问题鞭策入里的见地。
而孙策自己却是冲动勇猛型。
“这还看不出来?曹操这是要以九江,庐江两郡为诱饵,让你与公孙续两虎相斗。”
“曹操的野心,谁人不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要讨伐天下。”
“任何一个有潜力与之抗争的诸侯,迟早是要被他平灭。”
“只不过公孙续和你,恰好因为袁术称帝之事,能为其所用。”
周瑜娓娓道来,“一方面利用两家相助,平定袁术,另一方面又不想看到公孙续和你两家在其中壮大。”
“他同时传信你们一起来抢占两郡,其心昭然。”
“这个道理我也清楚!”
孙策道,“你说公孙续拿下九江郡也有情可原。”
“他要庐江郡做什么?徐州跟庐江相隔如此远,就算拿下,将来也是四战之地。”
周瑜微微一笑:“公孙续这人,自从他去岁在蓟郡出道后,我便没少探知他的事迹。”
“此人的野心,不亚于曹操。”
“将来他与曹操之间,必有一场生死之战。”
“所以,我觉得,他并没有想要庐江郡的打算。现在对他来说,手伸得过长了一点。”
“至于在合肥与你斗将决定九江郡归属,其实也不过是做给曹操看的。”
“他现在并不想与你发生冲突。”
孙策顿时不解:“夺我本属于我的地盘,还将我与德谋重伤,这不是冲突是啥?”
“可他并没有伤你们性命啊!”
周瑜淡淡说道,“你看他一招就将程德谋刺入马下,如此武力,为何不在最后出场,与你交战。”
“若是直接击杀了你,其后果不堪设想,其中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公瑾,你说了这么多,似乎并没指出当前我们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以不变应万变!”
周瑜笑了笑,“曹操既然让我们抢占两郡,现在却在合肥受挫重伤,正好上表推说不能进军。”
“我们刚拿下丹阳郡,慢慢消化,稳固先。”
“曹操着急,便让他着急去。”
“曹操现在已经攻下寿春,淮南还有刘勋,舒仲两处地盘。”
“现在淮南干旱,又逢袁术战败,流民甚众。”
“我们在丹阳接收流民,扩充人口便是。”
“只等曹操撤军,我们再进军也不辞。”
孙策一听,觉得有道理,便依周瑜之议:
“不过,公孙续夺我九江之恨,他日必要讨回。”
“何必急在一时。袁术不出一年便会覆灭,曹操与公孙续很快就要撕破脸。”
周瑜嘴角一扬,“到那个时候,便是我们发力拿下整个扬州之时。”
孙策心头稍安。
周瑜又建议修书一封,送到公孙续那里,言明争夺两郡乃是曹操所令。
现在决定放弃庐江,任由公孙续来取。
“这又是为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