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来,大致的翻看了几下,秦王政说道:“你这是告奸!”
李斯说道:“臣不是告奸,臣是廷尉,负责司法,发现一些问题不好决断,只好向大王禀告。”
秦王政淡淡笑着,并没有当一回事。
这与孔乙已说的,这不是偷书,而是窃书,读书人怎么能叫偷,又是有什么区别。
司法,最为讲究文字游戏。
儿子叫父亲为父亲,这就是有罪;儿子叫父亲为父王,就是无罪。
李斯精通刑名之学,自然最善于咬文嚼字。
秦王政也没有计较,而是仔细翻阅起来,这个奏折上描述着一些内容,主要是昌平君,昌文君通楚的情况,在后面还有相信的证据,有着仔细的描述。
脸色在变化着。
因为里面的内容,是真实的。
黑冰台的报告当中,有着这两人通楚的情报。
这样的事情,可大可小。
说小了,只是哥哥关心弟弟而已,算不了什么大事情。可若是说大了,事情可以无限扩大化。
若是事情搞大了,必须要清理昌平君,昌文君,还有他们所在的派系,所提拔的官员,王翦也是在情理当中。
因为四十多岁了,王翦还是一个千夫长,可因为昌平君举荐,最后封侯。
随着楚系外戚的清洗,必然要动王后芈倩,乃至是太子扶苏。
在秦国高层,开始清洗运动。
清洗之后,秦军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甚至是下滑,影响接下来的布局。
大秦需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为了稳定,不能有太大的动乱。
占领某个国家,最近五十年也是最为混乱不安,可能出现复国情况。可五十年后,老一辈的逐渐去世,新生一代在大秦的教育下,会自己把自己当成秦人,而不是六国的民众。
那时,六国多半被大秦消化了。
故而,稳定压倒一切。
为了这种稳定,只要不是造反,只要不是骑在他头上拉屎撒尿,皆是可以忍受。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再忍。
秦王政深吸一口气问道:“廷尉,可你知道告奸之法?”
李斯说道:“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奸,就是坏人,犯罪分子。告奸,就是举报坏人,举报犯罪分子。大秦的律法,想要延续,唯有严厉实现告奸!”
“告奸,就是民众集体行动起来,相互监督,相互举报,若是人人皆是畏惧法律,皆是不敢违法,天下就是大治。
为了鼓励举报,采取了重赏与重罚两个手段,重赏就是说告奸的奖励,不逊色于战场上杀敌的奖励,会给予金钱,乃至是爵位;重罚,就是用连坐的方式。
若是父亲犯罪,儿子不举报,儿子受到诛连。若是儿子举报父亲犯罪行为,可以免去诛连。”
“丈夫犯罪,妻子若是不举报,会受到诛连。若是妻子及时的举报丈夫,不仅可以免去诛连,还会得到奖励。”
“奴隶,也可举报主人,若是举报成功,不仅可以成为平民,还能得到奖励;可若是奴隶不举报,事发之后,会受到诛连。”
“告奸,固然是全民举报,可重点侧重在权贵和官员。唯有那些不从事劳动,却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权贵和官员,才有可能成为奸。
普通的民众即便是犯罪,也只是抢劫,偷盗,蒙骗,杀人而已,造成的破坏有限。可若是高级官员,或是顶级权贵,进行犯罪活动,却是作恶更大,危害更大。”
“故而,告奸重在监控官员和权贵!”
秦王政叹息道:“商君贤明,已经懂得挑拨底层的民众,用来斗上层的权贵和官员。可若是告奸不成,会是何等罪名?”
李斯说道:“告奸不成,名为反坐,其罪名各大,轻则是城旦鬼新,重则是为剥夺爵位,乃至是死刑!”
秦王政说道:“廷尉,你可是要告奸昌平君,昌文君两人?”
李斯说道:“臣不告奸,臣只是上交一些材料,很多材料未必准确,可能有缺陷,并不存在告奸之说。”
秦王政笑着,也不揭穿他,而是说道:“寡人有一个疑问,为何周武王,敢于将大周的基业托付给周公,召公等人,这两位皆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对周朝忠心耿耿。可到了现在,君王却不敢将大业托付弟弟们。”
“到了现在,很多君王宁可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兄弟,这又是为何?”
李斯说道:“在周武王时代,道德开始崩溃,神鸟不再降临西岐,可兄弟还是有信任。可到了现在,道德已经彻底崩溃了,兄弟不可靠,外人也可信。谁也不可靠,唯有利益最为可靠。唯有自己最为可靠!”
秦王政点头道:“寡人知道了,伱暂且下去吧!”
李斯说道:“大王,三年后就要讨伐楚国,攘外必先安内,君王当谨慎思索。”
说着上前拜见几下,告辞离去。
“兄弟不可靠,秦人不可靠,外人也不靠,唯有利益最为可靠,难道寡人的天下,皆是要靠利益维系吗?”秦王政微微叹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