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半天后,卫缭买下诸多的宝物,送上船只消失而去。
同行的,还有白宜。
只是一个前往魏国,一个前往楚国。
只是行走在路上,卫缭却是心不在焉起来:“大丈夫,当如吕不韦!”
……
洛阳城当中。
后院当中,算盘在响动,不断啪啪计算,然后记录数据。
自从,秦国使用算盘提替代算筹之后,秦国的计算账目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上前道:“君侯,只是短短十天,就是卖出小镜五万,半身镜三千,全身镜也是一百多;又是其他玻璃制品大约是五千多,又是卖出墨炉宝剑,大约是三千把。”
“仅仅是十天,就是获利大约是二十五万金。当然了,这些皆是前期的暴利,后期利润会下降很多,可也能维持每年至少二十万金的利润。”
贵族的世界,很多人皆是不懂。
可贵族的世界,真是有钱。
平时吃饭,需要玻璃大鼎;
祭祀祖先,需要玻璃大鼎;
装饰窗户,需要平板玻璃;
炫耀自身,需要全身镜。
玻璃制品,与青铜制品,陶瓷制品等会不断走入平民家庭,或是贵族家庭当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平常的时刻,一般是贵族用青铜制品,用精美的陶瓷;
平民家庭,或是低级士人,用粗糙的陶瓷。
可玻璃制品却是不同,可以制造出高档的,精美的奢华的玻璃产品,用来满足贵族;也可制造出低档次,层次差的玻璃制品,用来满足普通百姓,或是士人。
而且玻璃容易破碎,需要经常买,每年都会有相应的需求。
对于贵族而言,很多东西不仅是为享受,更是为面子为了维持贵族的体面。
正所谓驴倒架不倒。
若是架子倒下了,那也就真的倒下了。
正所谓,别人有玻璃大鼎吃饭,我也必须有,一点不能少。不然外人,如何看。
在很长一段时间,不用担心玻璃的销售。
当然了,天下七百万户,真正能购买起玻璃制品的,也只是那三十万户而已。
这三十万户,才是消费的主力军。
同样,农业社会粟米的产量,人口的数量等等,也决定了消费市场有限,每年二十万金就是市场饱和了。
未来若是破解玻璃制造,会打破秦国的垄断地位,会让玻璃的价格大跌。
未来的时刻,可能与瓷器的价格类似,甚至是更低。
可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吕不韦松了一口气,说道:“有了这些金钱,填充给少府,大秦又可以缓一下了!”
想着秦国的财政,吕不韦就是微微头疼。
当了右丞相之后,看似大权在握,可各种繁杂的政务,还有秦国财政上的问题,都是让他头疼不已。
“可将这些,送往秦国府库!”
吕不韦说道。
就在这时,小吏开口道:“丞相,不可,不可!”
吕不韦问道:“为何不可?”
小吏说道:“昔日,商君言金生而粟死,粟死而金生。黄金,铜钱有用吗?还真的有用,这是财富的象征。商人有了钱财,王侯也会尊敬;君王有了钱财,可以赏赐百姓。可钱财又是无用的,若是无法用金钱购买下他国的物品,纵然是钱财又是何用!”
“丞相将钱财放在国库当中,只是一个破石头而已,唯有将钱财花出去,购买成粟米、铁矿,或是其他物品,这才是有用的!”
吕不韦点头道:“言之有理,钱财花出去,才叫钱财!”
秦国的钱财,多数花费出去,有的赏赐给将士,有的购买盾牌,有的购买铠甲,有的前钱财发给士卒,可唯独不会在府库当中存放太多时间。
钱花出去,这才叫钱;可花不出去,只是石头而已。
……
咸阳城!
秦异人翻阅一个竹简,却是皱眉起来。
“召政儿!”
片刻之后,赵政也是来。
翻阅竹简,也是沉默。
大秦,现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民众吃的粟米是自己种植的,民众穿的衣服也是自己编织的,很多生活用品,自己就是能制造出来,或是村里面也能制造出来,向村里人购买。
平常的买卖交易,很多时刻是以物易物。
很多民众,就是在村子附近生活,平常不会离开村子百里范围。
唯有朝廷要征收口赋算赋的时刻,需要征收秦半两,民众无奈之下,只好拿出自己的粟米,小麦,蚕丝,麻布等,换取秦半两,用来缴纳赋。
在这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商业是极度不活跃的。
普通民众,也不需要商业买卖。
自给自足,自己就能满足自己,不需要外购;一个是没有钱,没钱消费。
有钱购物买卖的,至少是士这个阶层,至少是富农和小地主阶层。
同样,大秦朝廷需要购物买卖吗?
不需要!
直接征收徭役!
缺少某些特产了,直接向地方征收,可以免去赋税,或是徭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