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品:乡下追梦人|作者:刘宪华|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3-06-21 20:56:23|字数:9094字

现在,秃子兄弟在堂屋跺了跺脚,像个猴子似的,跳进我的小土屋,喘着粗气,说:“哥,要高考了!”

我说:“什么高考?”

秃子兄弟说:“就是考大学呀,高考恢复了。”这个没有网络,没有微信,没有电话,信息非常闭塞的乡村,秃子兄弟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我说:“谁说的?”

秃子兄弟说:“邓**说的。”

我说:“邓**告诉你了?”

秃子兄弟说:“邓**没有告诉我,他告诉全国人民了。”

我说:“不会吧。”

秃子兄弟说:“是真的,今天就报名了。”

我说:“在哪里报?”

秃子兄弟说:“就在代庄中学呀。”

一九七七年师范毕业后,我一直没有工作。现在上大学,工作是包分配的。要是考上了,我的人生就会有一片新的天。我觉得好像天上要掉大馅饼,就喜得咧着嘴,傻乎乎地去接呀。

当天,我就拉着秃子兄弟和我们村的七八个人,去代庄中学报名了。

报名要填写报考的学校。我们也不知道有哪些大学可以报。只知道有个清华和北大。于是,不约而同,都填了清华和北大。报名分理科和文科,我报的是文科,他们报的是理科。

报完了名,秃子兄弟还傻傻地问:“哥,清华和北大在哪里呀?”

我好像还明白那么一点点,就说:“清华和北大都在B京呀。”

后来听说,代庄中学有个老师,看了我们报的学校,说了句:瞎胡闹,就当笑话往外说。几乎把那些明白人都笑疯了,还有人背后骂我们是一群傻私孩子。

这时候,爸爸娘这些上辈人,对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更是丝毫也不懂,也就任意我们瞎胡闹了。12月15~16日,是河北高考的日子,我们几个瞎胡闹和全国五百七十万考生一起走向了考场。

这一九七七年的高考,可谓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响雷。这响雷带着闪电,让整个大中国的天空、地下,到处都闪光,都耀眼。它让关闭了十一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闸门内的水,翻着巨大的浪花,激荡着,咆哮着,飞奔出来,扑向祖国的大地,扑向同一个神圣的地方。它也炸开了所有人的心。我似乎能看到一颗颗鲜红的心,在大街上跳着,跑着,笑着。心们高歌着,张开大嘴,吹响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号角。心们向着蔚蓝的,广袤的,美丽的天空呐喊,心们在绿色的,画一般的,充满诗意的大地上奔跑,心们在这条宽阔的,充满希望的,奔向未来理想王国的路上涌动,心们为自己插上了金色的,飞翔的,带着闪电般激情的翅膀。

这高考,就是一场大比拼。在考场,拼杀的是知识。从知识面来说,全国十一年的考生,层次不同。从“新三届”到“老三届”,就像一个圆堆体。“新三届”就是那个堆体的尖尖,“老三届”就是那个堆体的底座。所谓“老三届”,指的是1966年在校初、高中学生,按照原定学制在1966年、1967年、1968年暑期初中或高中毕业。所谓“新三届”,指的是1966年部分在校小学生,按照原定学制在1966年、1967年、1968年暑期小学毕业。文化知识相比,“老三届”是在天上,你看到空中飞的最高的老鹰了吗?那就是“老三届”。“新三届”是在地下。你看到地下耷拉着翅膀,扭动着尾巴和胖胖的身子,奋力奔跑的鸭子了吗?那就是”新三届“。恢复高考前,“新三届”以后的学生,也比“新三届”相对强一些。所以恢复高考这扇门,主要是对老三届开启的。我是1968年暑期小学毕业,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属于“新三届”,虽然上过二年师范,并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那时只是天天抱着从图书馆借来的厚厚的文学书,一本本地读。所以对高考来说,我还是一只鸭子。可是我这个鸭子,却不怕老鹰。

高考的前一天,我和秃子兄弟等七八个人,穿着浑身都是泥土的衣服,挺着被太阳晒得漆黑的脸,从我们可爱的崔屯村,一步步走了二十多里路,奔向县城。

第一次参加高考,我们那个乐呀,就跟春节拜年去姑家姨家走亲一样,好像姑家姨家的大鱼大肉大馒头,正在等着我们吃呀,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快就到了县城。

秃子兄弟问我:“哥,景县中学的考点在哪里呀?”

我说:“在塔下。”

秃子兄弟说:“哥,你知道吗,塔也会倒,传说,塔倒十字街,砸死到骑驴的王妈妈。”

我说:“别瞎说,瞎说不吉利。”

我们走进了景县中学这个神圣的大门,像一群傻小子,在满院子跑,按照准考证的场号,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找到了自己的考场。隔着考场的玻璃窗子,找到自己的座位。宽大的屋子,一排排的桌子,整齐地排列着,每个桌子都有两个号。那么庄严地在两个桌角的上方贴着。我看到了我的那个号,觉得那个号上,写着四个字:命运、拼搏。我的心咚咚地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乡下追梦人》,方便以后阅读乡下追梦人第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乡下追梦人第2章并对乡下追梦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