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了解事情的前后,了解这其中人物的纠葛,那么这就足以成为了一个把赵犇钉在渣男耻辱架上的证据。
随着视频的爆火,迅速的在网络上爆发,那点击率是蹭蹭蹭的暴涨起来了。
……
视频第三阶段,是赵犇上大学时候的,也是通过照片,视频,人物讲解几个部分合成的,还特别把赵犇读农业方面的上课视频都剪辑出来了。
从视频上看,赵犇还是很努力上课,认真听见的,完全是一副好好学生。
从侧面刻画出来了,一个专心学农业知识的学生。
但是这部分的视频不长。
因为赵犇在大学里面认真学习的时间太短了,他也就是大一还能多点时间在学校里面认认真真的学知识。
从大二开始,他的重心都已经开始放在工作上了,虽然也兼顾了学习,没有落后,但是想要再进一步,比如保研什么的,基本上也就没可能了。
毕竟一心二用,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的。
………………
视频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视频的主题,也可以称之是赵犇在外企的那些年,整个阶段的视频都非常局促,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压抑的。
外企工作环境压力大,竞争激烈。
他一个还没有开始毕业的学生,哪怕毕业之后,也只是一个本科学历的青年,在世界五百强级别的超级外企之中摸爬打滚,其中的艰辛和苦楚,自然是不为人知的。
而视频也因为涉及很多企业内部隐私,并没有太多的描绘,更多的描绘是人在公司外面,跑客户,应酬的那种画面。
这种相片和视频都是非常难找到的,但是还是被有心人给找到了,然后剪辑汇聚,形成了一个赵犇在外企七年的点点滴滴。
初入职场的不适应。
开始加班加点的辛苦。
努力的付出劳动。
艰难的升职。
好不容易的加薪。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仿佛天天都要上班的那种难受。
职场上除了问题需要背锅的无奈。
最后甚至被迫辞职的落寞……
这些东西都通过了这一出的视频,然后一点一滴都通过视频之中的人物讲解慢慢的从中讲解出来了。
这一段视频下来,风格迅速转换,绝对是引起的无数人的共鸣。
打工人从来就不容易。
特别是大城市之中,在外企奋斗的打工人,他们那种头上的光环在渐渐的背打破,那种仿佛身边所有人都认为是光彩夺目,非常有面子的工作,如今通过这个视频,迅速的给了无数人一个当头一棒。
或许都能想到在大城市干活不容易。
可谁又能真正体会到职场的艰辛。
在农村,家里面谁考上大学之后,那不是十里八村的都炫耀的,要办升学宴的,要昭告乡里,亲戚。
因为很多认为,读完大学之后,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不用在日晒雨淋的外面干体力活,能坐在办公室里面,不管是夏天的热,还是冬天的凉仿佛都能通过空调来调剂,体体面面,斯斯文文,轻轻松松。
多好的。
多让人羡慕啊。
可事实上,打工人就没有所谓的体面和轻松的,你赚的每一分钱,那都是通过自己的血汗汇聚而成的。
脑力劳动,在某种程度来看,比体力劳动更辛苦,而且职场混,特别是外企职场,少一个心眼都能出事情,人均没有八百个心眼,不要在这种跨国集团的大外企干。
………………
视频进入第五阶段,也就是最主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是视频可以说不是赵犇一个人的主题,而是一个村的崛起。
从赵犇回到平安寨,留下来种菜,然后一步步的变化,都刻画的非常清楚,因为现在来说,大家都有手机,整个过程,不管是那一段,都有人在不经意之中录下来了。
毕竟看热闹,是每一个夏国人的传统。
当初赵犇回来,和赵老蔫产生的矛盾,被赵老蔫拿着棍子撵的全村跑的视频。
赵犇在村委会上要承包土地干种植的视频。
良子坡上,从一开始的一片荒地,变成如今整个科研种植试验基地的过程。
赵犇动员全村开始种植的视频。
赵犇在平安蔬菜种植合作社上大义灭亲的视频。
平安蔬菜出货,随着一辆辆货车走向全国四面八方的视频。
这里面每一帧仿佛都没有给赵犇太多的独立画面。
但是每一帧仿佛都在描绘一个传奇人物的崛起。
从无到有。
从一个贫困落后小山村到一个已经走在全国发展去前沿的最美乡村之一。
从全村人的那种面对生活的冷漠到全村人的斗志觉醒。
从一个只有老弱病残的留守乡村,到如今一个人满为患宛如一个乡镇一般的超级乡村。
……
太多太多的变化在视频之中呈现出来,这种变化,是刻画人物,也是刻画环境,通过环境的变化来描绘人的变化,也通过人的变化来达成环境的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