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拉克支柱产业。伊拉克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
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 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42亿立方米。天 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北部油区通过油管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南部 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红海岸延布油港输出原油。伊拉克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等工业。
由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石 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设施也基本陷于瘫疾。石油工业逐步走上正轨,石油产量及出口量稳步增长。2011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 260万桶,日出口量217万桶,2012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290万桶,日出口量260万桶。2013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为300万桶,日出口量240万桶。
农牧业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 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 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 养殖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粮食不能自给。全国有椰枣树3300余万株,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吨。
旅游业
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taiyangcheng”)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着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 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姆路德等,均是伊拉克着名古城名胜。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2012年伊拉克出口额882.7亿美元,其中原油出口超过80%,进口额568.9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后,实行开放的外贸政策,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免征关税。
文化
信仰
居民中95%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musilin占54.5%、逊尼派musilin占40.5%,逊尼派musilin统治什叶派musilin。其邻国伊朗则是什叶派musilin统治逊尼派musilin。支持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只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习俗
伊拉克人的餐桌上一般是看不见刀、叉、勺等餐具的,只有水杯、盘子等食具,他们习惯以右手抓饭入口。他们习惯食用熟透的菜肴,略有生口就不吃。伊拉克不像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在那里可以买到酒类饮料。伊拉克人不吃猪肉,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musilin不吃兔肉。伊拉克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视左手为肮脏之手,认为用肮脏之手来传递东西或食物,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污辱。他们忌讳客人赴宴餐毕不及时洗手告辞,认为饭店拖延或迟迟不走为贪吃和不礼貌的表现。
在伊拉克,南部各地的妇女大都穿黑色大袍,在什叶派的圣地,女伊斯兰教徒不准穿戴西方服饰。到处可以看到musilin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传统。 许多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被规定为国家节日,其间国家机关全部停止工作。
在伊拉克,绿色代表伊斯兰教,黑色用于丧色。对三种色彩含有特殊意味,即客运行业用红色作代表,警车用灰色作代表,丧事用黑色作代表。绿色是阿拉伯人喜爱的颜色。国旗的橄榄绿,在商业上是禁止使用的。这个国家有个民族叫亚兹迪人,是拜火教徒,因此对孔雀顶礼膜拜,他们甚至不吃公鸡, 因为公鸡像孔雀。他们认为魔鬼不喜欢蓝色,蓝色不吉利,伊拉克人忌讳蓝色。禁忌以猪、熊猫、六角星做图案。“13”为禁忌数字。
节日
zhenzhu诞生日(伊斯兰教历1月1日,放假1天)、musilin新年(伊斯兰教历2月17日,放假1天)、建军节(公历1月6日,放假1天)、 国庆节(公历4月9日,萨达姆垮台日,放假1天)、五一劳动节(公历5 月1日,放假1天)、开斋节(放假3天,每年根据伊斯兰教历确定,如2013 年,7月10日始为斋月,8月9日至11日为开斋节;宰牲节(放假4天,根 据伊斯兰教历确定,一般开斋节后40天为宰牲节);还有什叶派的阿舒拉节,一般放假一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