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缅甸联邦共和国

作品:大史记|作者:烟楼唢呐|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0 15:39:44|字数:39002字

水力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

缅甸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据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勘测,缅甸蕴藏水力的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

海洋资源

缅甸海岸线漫长,内陆湖泊众多,渔业资源丰富,因受资金、技术、捕捞、加工、养殖水平等条件限制,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大。缅甸海岸线长2832公里,专属经济区48.6万平方公里,适宜捕捞海域22.5万平方公里,平均年捕捞量105万吨。

行政区划

区划

缅甸全国分为7个省、7个邦和2个中央直辖市。7个省分别为:仰光、曼德勒、勃固、马圭、实皆、伊洛瓦底、德林达依;7个邦分别为掸邦、克钦邦、克耶邦、孟邦、克伦邦、钦邦、若开邦;两个直辖市为内比都和仰光。2005年11月,行政首都由仰光迁到内比都,南距仰光390公里,北距古都曼德勒320公里,属缅甸中部地区。??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邦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联邦区是首都内比都。

2022年4月30日,缅甸发布公告,对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将之前全国的75个县重新划分为121个县,增设46个县区。

主要城市

【首 都】 内比都(Nay Pyi Taw)。同缅甸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仰光。

内比都(Naypyidaw),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首都,位于缅甸中部山区的彬马那(平满纳、彬文那、宾马拿,Pyinmana)西侧,位于仰光以北,距仰光约400公里。2005年11月6日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都到此,2006年军人节正式宣布新都名为Nay Pyi Taw(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内比都原名彬马那,为缅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缅甸共产党游击队大本营,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战略地位重要。亦是前首都仰光与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间的一个山区贸易城镇。内比都城市规划分成宾馆区、住宅区和政务区等不同区域。面积约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市大9倍多,比较空旷但比较适合旅游观光,很多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正在建设。其中新政府建筑群分散在内比都的一个山谷中,占地约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脉和茂密的树林包围,离最近的城镇也有30公里。

仰光(缅甸语:????????????,),原称大光(孟语:??????;缅甸语:???? ),为缅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原为缅甸首都(2005年11月6日迁至内比都),人口约735万(2014年统计),面积为312平方英里,位于仰光河河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位于北纬16°48',东经96°9',而其时区是协调世界时加上六个半小时。主要出口有米、柚木、石油、棉花和各类金属矿藏等。与其他东南亚的大城市比较,仰光相对地不太繁荣,不过市内建筑迅速发展,大多数都是外资注入发展的(如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市内的下城区及大仰光地区有很多连锁住宅和商业楼宇被重建或改建。现在仰光拥有东南亚最多的前殖民地建筑。在殖民地建筑内的政府部分(例如高等法院、市政厅、昂山将军市场和公立医院)也被列入重建项目。新城区和其他近郊的地区仍属贫穷地区。

曼德勒(缅甸语:???????;英语:Mandalay)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是曼德勒省省会、缅甸第二大城市、缅甸最后一个王朝雍笈牙王朝(即贡榜王朝)的都城,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系缅甸君主敏东1857年所命名。又因缅甸历史上着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其为瓦城。而曼德勒作为缅甸华人主要聚居地,所以也称作华城。尽管近来内比都崛起,曼德勒仍是上缅甸主要的商业、教育和卫生中心。

国家象征

国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史记》,方便以后阅读大史记第13章 缅甸联邦共和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史记第13章 缅甸联邦共和国并对大史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