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军队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下,在波兰建造了特雷布林卡、马伊达内克、奥斯威辛等六座灭绝营。纳粹运用铁路运输体系,从占领区各地运来上百万的犹太人,随后在灭绝营将其全部杀害。据统计,在纳粹占领期间,共有300万波兰犹太人(约占战前波兰犹太人总数的90%)以及180至280万波兰人被纳粹杀害。仅华沙起义就有15万波兰平民遇害。此外,在1939年至1941年间,在苏联占领的波兰领土上,也有约15万波兰人遇害;而在1943年至1944年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屠杀了10万波兰人。 在二战所有参战国当中,波兰的人口损失比例最大,共有600万人丧生,占战前波兰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半数为犹太人。 在所有死者中,只有约10%属于战死。
二战结束后,波兰的边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超过200万波兰前东部领土上的波兰居民被苏联驱逐,而奥得河-尼斯河线成为波兰新的西部国境线,因此,波兰的领土减少了约20%。这一大规模领土变更,使得上百万人被迫背井离乡。
人民共和国时期
在斯大林的坚持下,雅尔塔会议批准在莫斯科组建新的、亲共的波兰临时联合政府,忽视了设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这一举动使得诸多波兰人深感为西方盟国所背叛。1944年,斯大林向丘吉尔和罗斯福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并允许举行民主选举。然而,在1945年二战胜利后,苏联占领当局操纵了选举,从而为苏联在波兰事务上的支配地位提供合法性。与东方集团的大部分其他国家类似,苏联在波兰建立了一个新的共产主义政府。然而,波兰境内的fangong主义叛乱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
尽管遭到波兰国内各界的广泛反对,波兰新政府仍然接受了苏联对战前波兰东部地区(包含维尔纽斯和利沃夫等主要城市)的吞并,并同意苏联红军在波兰领土上永久驻军。在随后的冷战期间,华沙条约组织的组建,促成了波兰政治局势的变化,并成为波兰完全融入东方集团体系的象征。
1947年2月19日,新政府通过了《小宪法(英语:Small Constitution of 1947)》,从而控制了国内的政治局势。1952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56年,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去世后,继任的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并放宽言论自由、推行党内民主。进入60年代后,政策一度回归保守。1970年,爱德华·盖莱克上台后,重新推行较为自由的政策,并实行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总的来说,波兰是东方集团中最为自由的国家之一。
1980年的大规模罢工行动催生了团结工会。起初的团结工会是较为纯粹的工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成为一股反对执政当局的政治力量,并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支持。尽管受到国家机器的打压,但它仍然削弱了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主导地位。1989年,团结工会在波兰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部分自由和民主的议会选举中获胜。1990年,团结工会候选人莱赫·瓦文萨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就任总统。团结工会运动引发了欧洲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
当代波兰
20世纪90年代早期,莱谢克·巴尔切罗维奇(英语:Leszek Balcerowicz)推行“休克疗法”,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休克疗法”的推行使波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出现了暂时性的下降,但随后波兰经济即开始腾飞,1995年的GDP已经恢复到东欧剧变前的水平。波兰于1991年成为维谢格拉德集团的成员,并于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全民公投同意波兰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波兰正式加入欧盟。
2007年,波兰加入申根区,取消了与欧盟其他相邻成员国之间的边境管制措施,允许其人口在欧盟大部分地区完全自由流动。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和其他89名波兰高级官员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因飞机失事丧生。
2011年,执政党公民纲领在当年的议会选举中成功获得连任。2014年,时任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被选为欧洲理事会zhuxi,因而辞去总理职务。此后,由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领导的保守主义政党法律与公正相继赢得了2015年和2019年的议会选举,加剧了国内的欧洲怀疑主义和与欧盟之间的摩擦。2017年12月,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继任总理一职。2020年总统选举中,安杰伊·杜达以微弱优势获得连任。
地理环境:
位置
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或中欧东北部。最南端为北纬49°00′,最北端为北纬54°50′,最东端为东经24°09′,最西端为东经14°08′。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地区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邻,西部与德国相连,北临波罗的海并与瑞典和丹麦遥遥相对。南北长649公里,东西相距689公里。边界线总长3538公里,其中海岸线长528公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