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拉丁美洲

作品:大史记|作者:烟楼唢呐|分类:历史|更新:2023-10-13 15:23:16|字数:35812字

拉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与中国文化不同,美洲原有的土着文化的传统被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所割断。由于中世纪末期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打断了拉美印第安土着文化的发展,使印第安土着文化没能成为拉美文化的主体,而是以移植来的欧洲文化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土着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第二,多元化和多源性。拉美文化是"杂交"文化或"混合"文化。拉美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源性与中国文化的多元起源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其起源是多种的,不同之处是拉美文化是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土着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等多种不同来源的文化的汇合和融合。第三,开放性和独创性。拉美文化极少保守性和排他性,它善于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大的亲和力,以及很强的融合力,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开放和创新并举是拉美文化兴盛发展之根本。

二、中拉文化的历史联系和相互影响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与拉美古代文化之间有没有联系的问题,在中外学者中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至今尚无定论。基本上有两种意见,形成了"同源派"和"自我派"两大派别。前者认为拉美古代文化起源于中国文化,后者认为拉美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是各自沿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的。"同源派"的主要代表学者和人物有:法国汉学家歧尼、墨西哥前总统埃切韦里亚、墨西哥教授基奇霍夫、哥伦比亚教授古斯塔沃·巴尔加斯,中国的章太炎、兴公、陈汉章、陈志良、朱谦之、马南邨(邓拓的笔名)等人;"自我派"的主要代表学者有:西方第一流汉学家克拉卜洛特(德国)、希勒格(荷兰)、李约瑟(英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夏鼐、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蒋祖棣等。

根据中外文献记载,中拉文化的历史联系起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自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半期,有一些中国的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墨西哥、秘鲁等拉美国家侨居,在那里经商或做工。在这一时期移居拉美的"马尼拉华人"约五六千人。这些华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产品和中国的文化习俗带到了拉美国家。与此同时,被称为"中国之船"的"马尼拉大帆船"在返航时,也把墨西哥银元"鹰洋"、拉美特有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花生、番薯、烟草等传入中国,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多样化起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拉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契约华工、华工、华侨和华人对促进中拉文化联系起着重要作用。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数十万契约华工和华工组成的劳动大军,同拉美各国人民一起,共同进行农业、矿业开发和交通建设,对各侨居国的经济发展、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拉美的繁荣。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甘蔗、咖啡、棉花种植园的发展以及智利硝石和秘鲁鸟粪的开采,巴拿马、秘鲁和墨西哥等国铁路的修建,都凝聚着华工的血汗。

此外,早期华侨和华工,以及后来的华侨和华人还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和文化(如服饰、烹调、过春节等)带到拉美,把生产技能(如水稻的种植、茶叶的栽培、中医中药的使用等)传授给拉美人民。在古巴等国的华侨还同当地人民并肩战斗,流血牺牲,为这些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重要作用。

1974年11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威廉斯访华时,专门谈到19世纪华工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所做的贡献。他说,华工及其后裔"在法律、医学、工商业、教育、体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积极地和具体地促进了我们的发展"。

三、文化交流促进中拉友好关系的发展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拉美国家的文化关系。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中拉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建立21世纪中拉友好合作关系中,与中拉政治、经贸关系并重,为不断加深中拉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增进彼此的团结和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同拉美许多国家都是先从文化交往开始,逐步增加和扩大其他方面的接触,最终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文化交往架起了一座连接中拉人民友谊的桥梁,对推动中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起了功不可没的开路先锋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同2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文化交流已经从民间到官方、再到官民结合,中国已同约20个拉美国家签订了数十项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或文化、教育和科技交流和合作协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之间的文化交往和联系更加频繁和密切,文化交流为推动中拉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例如,2000年9月,在墨西哥举办了"帝王时期的中国:西安王朝文物展";2001年,墨西哥文物展"神秘的玛雅"先后在中国西安、广州、北京和上海举行。2006年5月,"相约北京"活动以墨西哥为主宾国展开;6月;"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墨西哥现代建筑展"和"墨西哥当代陶器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7月,"美洲豹崇拜-墨西哥古文明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2006年4月至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秘鲁国家文化委员会在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失落的经典-印加人及其祖先珍宝展"。2004年5月25日,北京大学成立巴西文化中心,巴西总统卢拉出席了成立仪式。2005年7月,玻利维亚wenhuabu举办了"中国文化周"。2006年2月,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访问了古巴和哥伦比亚等国;5月,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对巴西、古巴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2004年,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率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访问了古巴,中古社会科学学者已举办了两次双边研讨会。此外,21世纪初,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还出访了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等拉美国家。

中拉文化交流在中拉关系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拉在"文化上密切交流,成为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从中得到更多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理解,共同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增光添彩"。

喜欢大史记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史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史记》,方便以后阅读大史记第6章 拉丁美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史记第6章 拉丁美洲并对大史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