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格鲁吉亚

作品:大史记|作者:烟楼唢呐|分类:历史|更新:2023-10-13 15:21:35|字数:22026字

行政区划:

区划

格鲁吉亚包括2个自治共和国和9个区(括号内为首府):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苏呼米);萨梅格列罗-上斯瓦涅季亚区(祖格迪迪);古利亚区(奥祖尔盖蒂);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巴统);拉恰-列其呼米和下斯瓦涅季亚区(Amrolauri);伊梅列季区(库塔伊西);萨姆茨赫-扎瓦赫季区(阿哈尔齐赫);什达卡尔特里区(哥里);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区(姆茨赫塔塔);克维莫-阿尔特里区(鲁斯塔维);卡赫季区(泰拉维);第比利斯区(第比利斯)。

重要城市:

第比利斯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位于格鲁吉亚中东部,是格最大城市,面积348平方公里,海拔500-650米,库拉河从市区由西向东穿过。是格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同时还是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干线将其同外、北高加索连接在一起。与原苏联及周边、欧洲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有航空航线。1966年市区三条地铁开通。第比利斯市是外高加索着名古都。

库塔伊西

库塔伊西,格鲁吉亚西部历史名城和第二大工业城市。位于里奥尼河畔。公元前3世纪既见记载,后成为柯尔契斯等王国的都城。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园艺拖拉机、石油和天然气设备)为主,次为化工、丝织、皮鞋及食品加工。历史古迹很多,着名的是巴格拉特教堂、绿石教堂、格拉特教堂和修道院等。附近有喀斯特地貌保护区。旅游、疗养地。面积70平方公里。

巴统

巴统,格鲁吉亚所属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外高加索黑海东南岸港口。邻近土耳其边界。人口13.2万(1985年)。十至十三世纪为要塞。1878年建市。1883年通巴库的铁路和1897-1907年石油管道建成后兴起。工业以石油加工、机械制造(船舶、电机等)为主,还有制茶、食品加工(咖啡)等,并建有海军兵工厂。市北9公里处有亚热带植物园。市东北海滨地带是旅游疗养地。

国家象征:

国名

格鲁吉亚(Georgia),代码GE。国名源于民族名,在希腊语中,其意为“田园”或“农业”。

格鲁吉亚人自称“??????????”(Kartvelebi),称其国土(格鲁吉亚)为“??????????”(Sakartvelo,近“萨卡特维罗”的华语发音),称其语言(格鲁吉亚语)为“???????”(Kartuli)。根据当地传说,格鲁吉亚人的祖先是“???????”(英文:Kartlos,《圣经》人物雅弗的孙子)。

“格鲁吉亚”(??????????,Sakartvelo)一词由两部分组成:词根“???????-?”(kartvel-i)指格鲁吉亚东部“卡特利-伊比利亚”(英文:Kartli-Iberia)的居民,源于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前缀“??”(sa)是典型的地理前缀,指“…住的地方”,与波斯语的后缀-斯坦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词合起来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居民住的地方”,也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

世界各国对格鲁吉亚的译名主要分为3种,以使用数量排列为:

以西欧所用名称音译(大部分);

以俄语音译(小部分);

以当地语言格鲁吉亚语音译(立陶宛)。

西欧、北欧、北美、南美、大洋洲国家采用的译名“Georgia”有3种语源说法:

使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农”。希腊文“γεωργο?”(Georgos)解作“农夫”,拉丁文“Georgicus”解作“农业的”。

罗马帝国战士圣乔治(St. George)的名字。

波斯帝国(公元前536-公元638年)称格鲁吉亚为“Gurjhān/Gurzhan/Gurjan”。

中国台湾地区也根据英语音译为乔治亚。

格鲁吉亚在1936年至1991年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当时的格鲁吉亚人要学习两种语言——格鲁吉亚语(母语)和俄语(苏联通用语言)。由于常用俄语,俄语里也就有对格鲁吉亚的固定称呼——“Гру?3ия”(Gruziya)。此译法一直由俄罗斯使用至今。根据俄语音译的例子有:日本曾译作“グルジア”(Gurujia,汉字表记具琉耳,后日本国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称“ジョージア”,汉字表记为乔治亜)、韩国曾译作“????”(Geurujiya,后改为“???”(Jojia))、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译作“Gruzija”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也根据俄语音译作格鲁吉亚(Gélǔjíyà)。2020年12月,立陶宛政府正式改用格鲁吉亚语拼法的音译,译作“Sakartvelas”。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史记》,方便以后阅读大史记第24章 格鲁吉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史记第24章 格鲁吉亚并对大史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