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集

作品:大史记|作者:烟楼唢呐|分类:历史|更新:2023-10-13 15:21:08|字数:5590字

古尔-艾米尔陵墓

古尔-艾米尔陵墓位于撒马尔罕市区内,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伊斯兰建筑特色,是世界着名的中亚建筑瑰宝。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穆罕默德·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陵墓的墓室中有9个长方形的墓冢。陵墓中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兀鲁伯的宗教老师以及一个未查明姓氏者。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石墓冢。帖木儿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儿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入侵苏联。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兀鲁伯天文台

兀鲁伯天文台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古迹之一,坐落在撒马尔罕的东北郊。它由帖木儿帝国的创建人帖木儿之孙、乌着名天文学家、学者、诗人和哲学家、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于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台之一。

兀鲁伯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当年兀鲁伯天文台编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当时的天文学基础理论和1018颗星辰的方位,这是继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巴尔赫之后,测定星辰位置的最准确的记录。

“沙赫静达”陵墓

沙赫静达陵墓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陵墓。建筑的基调为蓝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 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伊斯迈尔·萨曼陵墓

伊斯迈尔·萨曼陵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是9到10世纪中亚细亚珍贵的建筑艺术代表。陵墓里埋葬着萨曼王朝(875到999年)的国王伊斯迈尔·萨曼。

希瓦

希瓦位于阿姆河左岸的希瓦是一座美丽的绿洲城,有“中亚的明珠”、“太阳之国”之城。关于希瓦城的兴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诺亚的儿子和他的同伴在洪水之后迷失于卡拉库沙漠,当他们又饥又渴时突然发现一眼清泉,在泉水的帮助下,他们恢复了生机与力量,后来他们就在清泉边兴建了希瓦城。

喜欢大史记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史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史记》,方便以后阅读大史记第672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史记第672集并对大史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