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乌兹别克斯坦共有1417家媒体,其中各类报纸690种,杂志300种,出版社112家,100多家电台和电视台。这些媒体使用乌兹别克斯坦文字外,俄文使用较多,英文较少。
主要报纸有:《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文版和俄文版,每周5天出版(周日、周一无),发行量6万份;《乌兹别克斯坦日报》,俄文版,每周5天出版(周日、周一无),发行量3万份;《东方真理报》,俄文版,每周5天出版(周日、周一无),发行量3.1万份;《乌兹别克斯坦之声报》,乌兹别克文版,每周3天出版,发行量4万份。
主要期刊有:《人与法》、《幸福杂志》、《城市杂志》等,基本以乌兹别克文为主,发行量都在万份以上。
乌兹别克斯坦通讯社,国家通讯社。始建于1924年,前身为“塔斯社”分社。驻外记者主要分布在独联体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世界”新闻社,隶属于乌外交部,乌主要通讯社之一。
主要广播电台有塔什干广播电台,国家广播电台。建于1921年。1992年1月开始对外广播。
共有4家电视台,全部由国家设立,代表政府宣传国家的内外政策,反映民族文化、人民生活等。
科技
乌兹别克斯坦把科技领域的创新视为国家强盛的重要资源,保证对科研和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法律保护,已制定并开始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技术的创新项目相结合的机制。为此,乌专门成立了创新发展部,专司执行统一的创新政策,鼓励科技发展。
乌全国有科研机构180多个,主要科研机构有:乌科学院及其所属的数学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电子研究所、天文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棉花研究所、葡萄科研所、蚕桑科研所等40多个研究院所。
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力量雄厚,荟萃了一批优秀的地质科学家。拥有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普查勘探深部金矿的方法方面有所突破。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在高能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和太阳能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乌农业科学院在棉花种植与加工、水果种植、保鲜和快速脱水技术等科研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医疗
乌至今沿用原苏联时期的医疗体制,仍实行免费医疗,尚未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体系完善,但条件较差,医药分离,仅诊疗免费,药品需要自费购买。当地还有私人医院,收费较高,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高于公立医院。药品多来自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乌现有14所医学院。
据乌卫生部数据,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人均寿命为74.6岁。受饮食习惯影响,当地人健康头号杀手为心血管疾病,占死亡率的63.8%,肿瘤致死率占9%,排名第二。
电力
乌兹别克斯坦电力总装机容量1.29万兆瓦,以火电为主,电力年供应缺口9%左右。2020年发电量64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0%发电量来自乌热电站股份公司。2020年,乌电力出口1.67亿美元,主要出口至阿富汗,电力进口1.22亿美元,主要进口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乌国家电网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电力系统联网。
通信
乌兹别克斯坦移动电话用户2480多万户,普及率为71.8%,移动通信基站数量超过3.17万个,覆盖98%的居民点;互联网用户2210多万人,普及率63.7%,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1900多万人,移动宽带覆盖率70%;4G网络覆盖率45%,5G建设刚刚起步,目前仅在首都塔什干市建设了15个试验基站。
外交:
外交政策
乌兹别克斯坦对外方针是巩固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发展经贸和交通合作、提髙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地位。共有 130多个国家承认乌兹别克斯坦独立,114个国家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在塔什干有42个外国使馆、1个总领事馆、7个名誉领事馆、3个商务代表机构、10个国际组织代表处、50个非政府人道主义组织代表处。乌兹别克斯坦是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已加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伊斯兰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
乌中关系
中乌于1992年1月2日建交以来,双方在经贸、投资、交通、通信、能源和非资源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据乌方统计,至2011年年底,中国对乌投资总额逾40亿美元,是乌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第一大棉花买家、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在乌中资企业数量已增至近400家,涵盖能源、交通、通信、机械、化工、建筑、农业、金融等各个领域。两国铀矿合资企业已成立,并成功启动勘探开发项目。此外,昆格拉特碱厂、德赫汉纳巴德钾肥厂以及在建的锡尔河州合资企业“鹏盛工业园区”等大型项目都是中乌务实合作的典范。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成功升级改造了阿汉格朗水电站、安集延2号水电站和土库马奇-安格连铁路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