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
孟加拉国劳动力资源充沛。据孟加拉国统计局开展的2016~2017季度劳动力调查显示,孟加拉国15岁以上劳动人口总数为6350万人,但技术工人较为缺乏,普通劳动力素质较差,工作效率不高。农业、服务业、工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40.6%、39.0%、20.4%。迫于生活压力,孟加拉国每年都有大量劳工以劳务输出等方式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国工作。2019~2020财年,海外劳工汇款收入为182亿美元,且超过80%海外劳工前往中东国家。
2017年7月,孟加拉国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孟加拉国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差距报告》显示,孟加拉国对技术熟练劳工的需求在2030年将达1.07亿人,2040年则将高达1.57亿人,而相应的劳工人数仅为9300万人和1.11亿人,面临较大缺口。
外交关系:
对外政策
孟加拉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在平衡发展同大国关系的同时,注重维护与musilin国家的传统关系,努力改善与印度的关系,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孟积极参加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英联邦等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的活动。孟注重经济外交,强调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致力于推动南亚quyuhezuo进程,积极参与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孟主张全面、彻底裁军,反对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对华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975年10月4日,中国与孟加拉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一直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性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各种交往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中国从孟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皮革、棉纺织制品和鱼类食品等原料性商品。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机电产品、水泥、化肥、轮胎、生丝、玉米等。
1983年11月,两国成立了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联合委员会,原则上轮流在两国首都开会。迄今已召开过13次会议。2006年1月起,中国在《曼谷协定》框架下向孟84种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2008年、2009年,中国国商务部采购团赴孟,签署总计1.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自2010年7月1日起,中国已向孟60%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待遇。
孟加拉国是中国主要受援国之一,迄今中国已向孟政府提供经济援款37.95亿元人民币。孟是中国国在南亚对外承包工程的传统市场。中国对孟直接投资9345万美元,孟对华实际投资达3326万美元。
文化教育合作
1979年11月,中孟签署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其后每3年商签一次访华交流执行计划。协定签订后,两国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2003年,全国政协zhuxi贾庆林对孟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孟文化合作协定2004-2006年执行计划》。2005年4月,为庆祝中孟建交30周年,中国艺术团访问访孟并演出。5月,孟文化代表团访华。2008年8月,孟加拉国奥委会huxi、陆军参谋长莫因上将和青年体育顾问马赫布·贾米尔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2月,《中孟文化合作协议2009-2012年执行计划》在达卡签署。2009年8月,孟wenhuabu长来华参加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暨亚洲wenhuabu长圆桌会议。
中孟自1976年开始互派留学生。截止2014年中国通过政府渠道接受孟方428名奖学金留学生。2006年中国在孟南北大学设立孔子学院,2009年在山度玛丽亚大学建立孔子课堂。
2005年5月,北京至达卡直航开通。8月,昆明与孟吉大港市建立友城关系。截止2014年成都市正同达卡市探讨建立友城关系。
军事交往与合作
中国与孟加拉国建交后,两国军事合作密切。两军主要合作领域是人员培训和装备技术援助。2008年10月,孟加拉国海军参谋长尼扎姆中将访华。2009年孟海军、空军参谋长分别来华参加中国海、空军成立60周年阅兵、庆典活动。
对美关系
孟加拉国政府为摆脱贫困,寻求外援,积极谋求发展同美的关系。美重视孟“温和musilin”人口大国和地区战略地位,一直是孟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国,至今已累计向孟提供50多亿美元援助。2010年以来两国元首、高官保持密切接触。2012年5月,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孟,两国宣布建立“伙伴关系对话”机制。美承诺未来5年内向孟提供10亿美元援助,并提供数千万美元用于气候变化、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