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谢淑芸接着说,“怪不得你们镇书记都要拍你马屁了。”
几位离世的长辈的墓地都在一起,杨劲松和谢振刚谢淑芸兄妹俩按照南方农村的习俗给几位先辈都烧了点纸。
回到家时间也不早了,谢振刚和谢淑芸拿着鱼和杨劲松带回来的东西回了自己家。
南方农村至今沿袭一种传统的习俗,做羹饭祭祖,这与迷信无关,与清明扫墓类似,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后代不要忘了离去的先辈,同时告诫活着的人要懂得尊重长辈。
每年杨劲松的父母都会在年前用这种方式祭祖,往年会早一点,但今年杨劲松回来晚,所以只能是除夕夜做。
杨劲松尽管不懂这种仪式中的每道程序有什么讲究,但也会恭恭敬敬的按照父亲的要求认真祭拜。
祭拜结束,放鞭炮,关大门,然后开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总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尽管只有三个人,但母亲还是做了满满一桌菜。日子好过了,饭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农村就是这点好,猪鸡鸭鱼都是自己家里养的,蔬菜是自家地里种的,只有很少的菜,像豆腐粉丝之类的,去集市买。
杨劲松的父亲不擅喝酒,平时老两口在家吃饭不喝酒,只是周末杨劲松回来,有时小五一起过来,会喝上一点,但也不会超过二两白酒。
母亲做了米酒,特意把酒曲放的少,酿出来的酒发甜,几乎没有什么酒味,度数不高。杨劲松给父母和自己都倒了一大杯,足足有三两。
不像往年,今年的年夜饭上,母亲没再唠叨杨劲松找媳妇的事,倒是更多的时候在说买房子结婚的事,杨劲松没不耐烦,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哼哈的应付着。
他也只能应付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今后家会安在哪里,以前觉得自己可能在镇上会待一辈子,也琢磨过在镇上买房,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去了景区,那里也不会是他一辈子栖息的地方。
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然不会想那么远,只会想着现在在哪儿工作就在哪儿买房安家。
一顿饭,三个人开开心心吃了一个多小时,杨劲松帮着母亲收拾厨房,父亲则把预先准备好的炒熟的瓜子花生红纸包装的小方糕糖果香烟等一样样端出来放在桌上,准备着明天一早村上的大人小孩来拜年的时候招待用。
春晚是必看的节目,即便大部分节目都很无聊,也要开着,因为你没得选择,几乎所有的频道,到了除夕夜都是千篇一律转播春晚,大有强J民意的味道。
杨家都挨在一起,每年除夕夜,到了十点左右,大人小孩就聚在一起放鞭炮。
杨劲松今年没少买,父亲买了一些,他自己又带了一些回来,二踢脚、小鞭炮、礼花,他就是想痛痛快快的放放,崩掉以往的晦气,迎接新的未来。
怕小五来电话放鞭炮的时候听不到,他把手机设置在振动模式,刚把鞭炮礼花搬到门口场院,手机真的振动了,他以为是小五遇到了什么事,立即看了一下,却是赵晓慧发来的,“春节快乐!在看春晚吗?”
每年除夕夜,赵家大大小小几代人都会回来和老爷子一起吃年夜饭,然后等老爷子休息了再各自回家,这会赵晓慧刚忙完,爷爷睡觉后陪着父母聊了会天,才回自己的房间。
杨劲松回复说,“准备放鞭炮。”
赵晓慧,“快快快,拍点视频发给我。”
杨劲松知道大城市都是禁放的,连宁兴县城现在都不能放,没了过年的气氛。
几家人聚在一起,集中放鞭炮礼花,场面甭提有多壮观了。
赵晓慧看了很是羡慕,选了一个视频发了朋友圈。
接着又发了一条微信给杨劲松,“真羡慕你们,这么热闹!”
杨劲松回复,“还是农村接地气吧,这才是年的味道!”
赵晓慧回复,“你就气我吧!”
杨劲松回复一个得意的表情,赵晓慧则回复挥拳打人的表情。
小五电话没来,严叔的电话倒是来了,杨劲松心头一紧,这个时候严叔来电话肯定不会是好事。
果不其然,电话一接通,那头就传来严叔急迫的声音,“小松,快来一下村部。”
杨劲松也没问怎么回事,“严叔,别急,我马上过来。”
杨劲松和父母打了个招呼就骑着父亲的自行车往村部赶,他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在村部住的三户人家中有人身体不适了。
果然,到了村部,严叔把他带到隔壁一间房间,他一看正是吴老头和他老伴。
此时的吴老头正捂着肚子,卷曲在床上,发热伴有寒战。
杨劲松上前一步来到吴老头床边,关心的问道,“什么感觉?”
吴老头抬眼看了一下杨劲松,痛苦的样子说着,“开始是肚子疼,头也疼,出汗,吐,现在浑身肌肉酸痛。”
杨劲松问,“什么时候开始的?”
吴老头说,“半个多小时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