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诸葛恪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按理来说是应该跟随陛下北伐,可是自己好不甘心啊,徐盛、丁奉、父亲大人,还有大都督陆逊,一直在你们的影响下长大,真的好想和你们交交手。
“呦呦呦,怎么犹豫了?你放心的跟随陛下北伐就是,你的那些叔叔伯伯交给我处理。”王濬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保证道。
“你别说话,”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眼王濬,你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元逊,你的军事才能我是了解的,在这个时代你不会弱于任何人,我希望你能考虑清楚。”
李世民很清楚诸葛恪的脾气,天才都是一身傲气,诸葛恪更是如此,在武举完成后的第一天自己就让关兴去分别见过姜维、邓艾、诸葛恪、王濬、黄崇五人,表达想让他们拜诸葛亮为师的想法。
五人之中,只有诸葛恪因为觉得自己不是第一,所以没有拜诸葛亮为师,只是以诸葛亮侄子的身份跟着姜维等人一起磕了几个头。
虽然姜维邓艾他们也在为谁当大师兄的事大打出手,但他们的胜负心都远远没有诸葛恪强烈。
诸葛恪沉思片刻,看向李世民的眼中有些迷茫,“陛下,你建议我去哪,跟您北伐吗?”
此时的诸葛恪哪有半点日后东兴之战威震天下的样子,李世民轻笑一声,“你的一身所学,皆来自于你父亲诸葛瑾以及其他东吴将领,你最熟悉的也是他们,出于私心,我更希望你和王濬一起去长沙帮助魏延。
不过我话虽如此,你却没必要非得听我的,你和他们不同,他们的父辈又不在魏吴担任高官,自然也理解不了你的心情。”
陛下也忒会睁眼说瞎话了,王濬心里泛起了嘀咕,姜维邓艾他俩早年丧父,想当高官也当不了啊。
可黄崇他爹黄权可是在魏国颇受重用的,你咋不说呢,好吧这事是他的禁忌,谁提他跟谁急。
“我知道了,陛下,我知道我的选择了。”
这就知道了?朕还有一大串话没说呢,李世民有些郁闷,难道天才都是一点就通?“告诉朕你的选择。”
“我也去荆州,我要直面他们,在战场上打败他们。”诸葛恪想明白了自己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如果选择了跟随陛下北伐兴许会立下更大的功劳,但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你父亲那里……”李世民有些无奈,之前诸葛瑾还跟诸葛亮要人呢,这转头你儿子就要去干你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教唆的呢。
这传出去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啊,不信满长安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李二凤是大唐第一孝子。
诸葛恪跪在地上说道,“各为其主罢了,我父亲既然能理解叔父就能理解我,只是我有个请求还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亲自将诸葛恪扶起来,笑道,“说吧,只要不是一开始就要魏延的兵权朕都答应你。”
“陛下言重了,我只是希望如果在战争后若是父亲还健在,希望陛下能饶他一命,我愿同样以命相抵。”
“害,我当什么呢,朕答应你。”
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且不说诸葛瑾和你、和丞相的关系,就单单说他一直试图缓和吴蜀之间的关系自己就不会杀他,至于跟随吕蒙征讨关羽,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放心放心,如果遇到了你爹你退下让我来,我会手下留情的,”王濬呲着个大牙傻乐,“不过你要请我喝酒。”
“你要死啊,”诸葛恪已经忍他很久了,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了,拉着他就要出去单挑。
李世民没有理会他俩,打一架吧,反正出不了人命,“士载,你和石苞接触过了,他有什么想法吗?”
邓艾正在这看笑话呢,见李世民突然叫了自己,赶紧说道,“禀陛下,他也想为国出力,只是苦于来晚了几天,错过了科举,导致报国无门。”
李世民想了想,开口说道“我想把他划到你的麾下,你意如何?”
自己把邓艾从魏国劫来,虽然更早的让他步入仕途,青云得志,但也让他失去了偷渡阴平,直取蜀汉的泼天之功,因此心里一直有些过意不去。
既然如此,朕就送你个子午谷奇谋,由你单独领军,石苞为副,直取长安,名气相比也不会太落下风。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子午谷并不是那么好走的,丞相之所以不采用除了一生谨慎从不用险之外,还有就是子午谷确实太踏马坑了。
曹真有过子午谷,路遇大雨,栈道被毁,走了半个月才走了一半,之后的恒温也走过,同样路遇大雨,无功而返。
再加上当时马超病故,蜀军中只有魏延、赵云能独领一军,姜维还没收,吴懿、王平这些人还都是副将没有成长起来,别说谨慎的丞相了,就算是自己在没有后世经验的情况下也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虽然不利的条件说了这么多,但自己还是想试试,在邓艾偷渡阴平前,谁也没想到原来成都还能这么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当然,在这之前自己会把子午谷的危险和好处全都告诉邓艾,让他自己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