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郿县大捷
汉中平七年,十二月。
汉讨羌将军曹操领出漆县,连破陇城、岐山、雍城、陈仓,切断了陈仓道。
阎行率领两万西凉兵早早逃脱。
八万巴蜀军被围困于郿县至陈仓间的关陇大道。
曹操站在陈仓城头,众将紧随其后。
曹操以三万兵马,阻挡韩遂二十二万大军,又出奇兵,切断巴蜀军后路,完成合围。
此战首功,非曹操莫属。
曹操此时已经志得意满,遥望关陇大道,顿时诗兴大发。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诸羌。”
“兵出番须道,漆水踏冰芒。”
“龙骧怀壮志,虎豹气昂扬。”
“群贼皆束手,不日破陈仓。”
“蜀君欲称帝,刻玺于南方。”
“千盛游锦城,不知其将亡。”
“厉兵秣骐骥,同袍如棣棠。”
“来日下阳关,提兵破夜郎。”
众将听完,一起赞许:“司空好文采!”
曹操志得意满:“天下英雄,除了当今天子,吾只认为豫州牧刘琰可与某比肩,某用兵或许不如刘琰,但诗词绝对胜他数倍。”
“正是!”
众将忙着逢迎。
有一人面露怒色,拱手道:“司空此言差矣,我家大哥也善于诗词。”
曹操一看,原来是关羽在说话。
曹操笑道:“云长,不要欺我,你家兄长十五岁时我就认得,他跟随卢司徒学习时,就不爱读书,哪里会做诗。”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几日某常与子龙谈论大哥,子龙说,大哥在汝南、江夏游击时,也写过几篇名作。”
曹操有些不屑:“云长能否背诵一二?”
关羽顿了顿:“某背不下来,子龙记性好,让他来背诵。”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了赵云的身上。
赵云虽然武艺精湛,力压群雄,但性格内敛,凡事不爱出头,被关羽一架,顿时有些尴尬。
“司空,左将军的诗词略显平实,不如司空的诗词大气磅礴,此情此景,实在不宜吟诵。”
赵云这么一说,曹操反而对刘琰的诗词更加感兴趣了。
关羽也有些着急了:“子龙,你只管吟唱就是,某也没说大哥的诗词能胜过司空,只是说不相伯仲。”
曹操眉毛一挑,深吸一口气,心忖自己的诗词向来出彩,刘琰一个织席贩履之徒,能写出什么样的诗篇?
“子龙,吟唱诗词乃是雅事,子龙吟唱就是。”
赵云拱手,拔出佩剑,放在城墙上,手指轻敲剑阁,发出清脆响声,打着节拍吟唱道:
“凉风起兮夜微凉。”
“广袖翩翩兮舞裙裳。”
“轻歌曼舞兮乐无尽。”
“丝竹管弦兮绕栋梁。”
“美人常伴兮良宵短。”
“满堂华彩兮椒兰香。”
子龙一曲唱罢,无数征人落泪。
临近年关,众人远征千里,无人不挂念家中娇妻美妾,军中禁绝女子,更让众将士寂寞难堪。
反观左将军,带着一群散兵游勇和袁术周旋,倒是过得有声有色。
“同在军中,差别如此之大,左将军可以携带女眷,我们却不行!”
众将一时怨言四起。
赵云急忙解释:“左将军出征时,也没有将夫人带在身边,只是江夏也不远,左将军随时可以和夫人相见。”
“那也比我们好,在这冰天雪地,见不到家人,还要严守这军规!”
曹操此时的注意力不在众将身上,还在回味刘琰的诗词。
这一首是楚辞。
汉室起源于楚地,汉室宗亲写楚辞也不奇怪。
但这首楚辞过于婉转,不像是刘琰这么一个边塞之人能写出来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刘琰本来就十分聪慧,以往是没在诗词方向下功夫,真要想写诗,便能无师自通。
就比如高帝刘邦,原本并无诗作,晚年一首《大风歌》四海传唱。
曹操看众将仇怨,朗声道:“诸位不要烦忧,咱们攻占陈仓、雍城时,不少陇右士族协助守城。”
“等这边战事结束,咱们就去劫掠这些士族的坞堡,钱粮、宝物、女人,咱们众将士分了,也不枉此行。”
众将拱手:“谢司空!”
众将中,只有关羽和赵云互相对视了一眼,一起摇了摇头。
……
关陇大道,巴蜀军大营。
北边马超占据北原,西边曹操占据陈仓,东边法正领兵出郿县,南边是茫茫秦岭。
巴蜀军已经被完全包围。
中军帐中,刘诞坐在主位,神情落寞,座下众将一个个低头不语。
刘瑁起身怒道:“韩遂不是领兵攻打漆县吗?为何雒阳军从漆县出来,断了咱们的后路?”
“张任、杨柏镇守陈仓,仅仅抵抗一天,就撤回了阳平关,将我们的后背完全露了出来。”
“还有,阎行的两万骑兵,竟然偷偷逃跑了,如此背信弃义,实在可恨!”
刘诞深吸一口气,继续紧了紧眉头,没有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