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王朝三百年

作品:监国太子|作者:辰海|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4 09:07:31|字数:4028字

策论是考校学子能否立足朝堂的关键,满朝文武都经历过殿试,而储君历来由太傅和众学士教导,策论过关或可为明君,策论不过关十有八九是昏君。

因此孔道吉的策论二字说出口,偌大的书斋便安静下来,唯有司马军等太子党异常镇定。

太子文韬武略,明君圣主之相早已展露,主持策论不在话下。

“殿下,策论关乎国事,我孔家和郭家代表南北两大学派,学派之争,亦关系到大夏未来的安定。”

孔道吉的话无人否认,郭生的脸色也严肃了许多:“既如此,那我两家就分别出题。”

“郭先生,老夫觉得,今日的论学由太子主持,而太子贵为储君,未来帝王,不如由太子作答,且看太子赞同我们哪一家的学说。”

孔道吉的提议看似要终结南北两派的纷争,实则暗含深意,令众人纷纷倒吸凉气,暗骂老家伙卑鄙,为了拯救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当众向太子发难,太子当着如此多的勋贵望族若不应允,岂非德不配位,一旦无法作答,就更加难堪。

众人议论纷纷,秦如卿的嘴角浮现笑意,悠然看戏。

郭生怒道:“孔大家,今日你我论学,太子只是主持,你未免太过了吧?”

“老夫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着想,太子即为储君,自有治国之道,前者老夫看太子行事颇有章法,外面大夏村的一切,更显太子的能力,区区策论弹指捻来。”

孔道吉对姜堰拱了拱手,慈眉善目一派尊崇模样。

这哪里是夸奖,分明是妥妥的捧杀!

哪怕两厢的千金小姐们也听出他在针对太子。

杨开怀心中发笑,今日他来大夏村亲眼所见也倍感震惊,要不了多久,大夏村的繁华甚至会比肩,乃至超过京城,所以今日必须借助孔家,彻底打击太子声望。

书斋大厅略显嘈杂,众人窃窃私语,神色各有不同。

面对孔道吉的发难,姜堰稳如磐石,“老先生出题便是。”

众人心惊,不晓得太子哪来的胆气应付大家策论!

“老夫一直有件事,百思不得其解。历朝历代,王朝更迭都无法打破三百年诅咒,例如我大夏前的上元王朝,传承二百二十七载,再往前的盛龙帝国,也不过传承二百七十载,敢问殿下,何解?”

孔道吉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不出意外,书斋当场炸开了锅,萧萦、司马军、姬流云等人皆是神色剧变!

老家伙管这叫策论?

千古定数,太子要如何作答?

姬流云和杨开怀等几位藩王全都饶有兴致,静静等待姜堰的反应。

“孔大家!今日是论学!”

郭生拍案而起,“您刚才问的是策论吗?”

孔道吉捋着花白的胡须,对答如流:“历朝历代皆追求千秋万载,兴盛不衰。大夏亦是如此,每个王朝都无法摆脱三百年之定数,自然是国策出现了问题。大夏也要追求万世不朽之基业,此题何尝不是策论?”

一番话振聋发聩,细细想来确实算得上策论,可惜此题无解。

书斋外的学子们听到此题,议论声越来越高。

“孔大家故意让太子难堪吧?”

“前段时间太子令孔氏颜面尽失,但题目实在难为人。”

“别胡说,孔大家乃圣门嫡传,岂会蓄意刁难,我倒是觉得他老人家别有深意。”

学子们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无形中孔道吉的圣门形象,在他们心中多出了几分戾气。

书斋内,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盯紧了姜堰,包括两厢帘子后的姑娘们,眼波中透着难掩的复杂和怪诞。

姜堰放下酒杯,对孔道吉揶揄道:“孔大家说得对,此题确为策论。本宫也曾思量过这个问题,王朝不过三百年,无外乎几个原因,要么朝廷内部崩溃,要么外部入侵,要么国家收支失衡。”

姜堰真的在作答。

郭生几人想驳斥孔道吉的话,生生吞了回去。

孔道吉淡然道:“殿下请继续,老夫聆听教诲。”

“其一者,后宫、宦官、权臣、外戚、藩王等,悉数历朝历代,因此灭国者不在少数。”

姜堰冷峻的目光扫过在座的诸位大臣和藩王,所有人的脸色为之一滞,赶忙低下头,不敢对视,生怕内心深处的小九九被看出来。

而秦如卿几位王侯面带难色,杨开怀则面目阴鸷,姜堰刚说的权臣分明是指桑骂槐,但又不得不承认他得对,这些确实是朝廷内部潜藏的威胁。

孔道吉笑了笑,“殿下所言极是。”

“其二外部入侵,关乎国力与军力,还有为将者的能力,不谈也罢。”

“其三,王朝后期土地兼并之风严重,世家豪强勾连权贵掠夺土地,隐田比比皆是,农户沦为佃籍,若天灾频发,无杜绝田地买卖的政令,天下鼎沸,民生凋敝,无有生产支付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行,便为末路。”

姜堰的三个答复令众人深思。

在场世家子弟全部下意识缩脖子,因为他们真的在兼并土地,更有甚者兼并高达几十万亩!

今日太子提出土地弊病,难道打算推行新农令?

古来变法,是要死人的!

有些王朝君王铁血,一怒之下伏尸百万,诛杀世家动辄灭绝满门!

深思至此,大小世家无不惶恐,哪怕蔡氏兄妹也感觉了一丝寒意。

“此三难,关系国家安危。”

郭生长吁短叹。

孔道吉冷不丁追问:“可是殿下依旧没有回答,为何历代王朝皆逃不过三百年定数。”

老家伙杠上了。

姜堰平和道:“答案就在刚才的答案中。孔大家没有发现,历朝历代的大盛之朝,皆是开国后数十年便进入鼎盛时期,尔后因为一场动荡由极盛转衰,此动荡可为天灾,可为内霍,也可为外敌入侵。最后王朝走向末路。所谓三百年之数,大体正是一个王朝所有世家勋贵兼并土地的时间。”

姜堰一番话便点开了困扰千古的难题。

“原来如此!”

大多数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喜欢监国太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监国太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监国太子》,方便以后阅读监国太子第225章 王朝三百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监国太子第225章 王朝三百年并对监国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