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些,圣贤也写不出深刻的思想哲学。
同时,能写出这种深刻思想哲学的。
本身就是在踏实劳动。
“所以,并非是我为大家带来利益,我为大家带来好的生活,是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怀揣着善良,一起奋斗……”
“美好的生活,荣耀,属于每一个燕藩治下,踏实肯干的人,无论是农民、匠人、雇工、官员、军人!”
“荣耀属于我们!”
“燕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的声音落下时,整个鸡笼屿瞬间沸腾,山呼万岁声,宛若龙吟,冲霄而起。
朱棣被吓了一跳。
听到这久久不息的万岁声,微微皱眉,哭笑不得同时,有些担心。
我家老头子还在我身边站着呢!
百姓是质朴的。
谁对他们好,他们都有一杆秤。
只是,他说这番话,不是为了百姓这声万岁。
他只是给所有人定一个基调。
军中理想这些话,都已经讲透了。
但对百姓,这是第一次在郑重场合讲,也必须讲。
民间的风气必须和军队保持一致。
不然,即便军队相对封闭,也必然会被民间影响。
若是燕藩治下,把对外用兵,单纯当做扩张,将来一定会出事。
……
不过,此时他也顾不得和父皇解释了。
兄弟们陆续出营的响动已经传来。
“一二一!”
……
号令声中,陆军第一镇率先走来。
一排排将士,背着插着铳剑的火铳,踩着整齐步点走来,铳剑在阳光折射下,掠起一片片森白寒芒。
炮营将士,拉着战马,牵引着一门门,架设在炮车上的黄橙橙火炮。
“正步走!”
谭渊拔出指挥剑,大喊一声。
嗒嗒嗒……
将士们瞬间转化为踢正步。
“持铳礼!”
一万三千将士,跟随谭渊,行持铳礼,微微向检阅台侧头,对朱棣行注目礼。
百姓刚刚平息的激动,再次沸腾。
“燕藩万岁!”
“燕藩万岁!”
……
“武烈昭昭!”谭渊大喊一声回应。
“武烈昭昭!”
……
百姓喊着燕藩万岁。
从陆军第一镇开始,一个个方阵,喊着武烈昭昭,从检阅台走过。
检阅还在继续。
前面经过检阅的将士,已经默默开始登船,一队队背着行军行囊的将士,满脸坚毅,列队登船。
一艘艘载满将士的船只有序撤离码头,腾出位置,让下一艘战船或商船靠近。
柳升统帅第五混成协,在百姓的万岁声,以及将士们武烈昭昭回应声中,从检阅台前,踢着正步,以持铳礼经过。
叶茂站在沈仁身边,瞧着沈仁满脸羡慕,瞥了眼许多脸色苍白,陪同圣驾南巡的官员,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小声打趣:“沈兄何须羡慕这一时,待沈兄对君父尽忠之后,再来追随王爷,征战四海也不迟!”
就怕到时候,还得和大明打!
如今的局势。
太子的态度。
他有种预感,这种情况恐怕很难避免。
这不是王爷一味妥协退让就能避免。
过去数年,王爷做的还不够吗?
可太子呢?
就连杀个常茂,替王爷主持公道,都觉有损自身利益和羽毛不肯。
王爷想和太子,就未来签订一系列加强经济、人口往来的条约。
实现,对燕藩、对大明互利互惠的条约。
太子难道没看出王爷想要谈判的心思吗?
不!
以太子的聪明,肯定早看出来了。
可太子这么多天了,愣是提都没提。
此番,王爷也不能主动提出来了,若是提出来,就等于又一次妥协退让,那王爷寄希望的谈判,恐怕就无法达成。
太子如此态度。
恐怕即便王爷希望的这份条约能谈好。
未来也并不乐观。
现在王爷恐怕也放弃,对太子的期望了吧?
所以,接下来,征讨吕宋、建设吕宋,打好内在根基,趁着陛下在时,争取从中原迁徙更多百姓,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
以应对,未来来自大明的经济封锁、军事压力,乃至军事冲突。
……
朱元璋转身,看向马秀英,“我们走后,你好好宽慰宽慰妙云丫头,让她别担心,能让咱们家老四栽跟头的人还没生出来。”
马秀英余光往旁侧不远处,眼巴巴盯着朱棣的徐妙云瞥了眼。
含笑点头。
她很能理解妙云丫头的心情。
当初,每当重八领兵出征时,她都是这般牵肠挂肚。
何况,此战对老四燕藩来说,太重要了。
不光军事。
更关乎政治!
……
在众人与各自家眷亲人说了会话后,纷纷跟随朱元璋、朱棣去登船。
朱棣牵着雍鸣的小手,站在舰首,看着来送行的马秀英、徐妙云以及成千上万百姓。
雍鸣已经六七岁了。
是他的继承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