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陷入安静。
陈祖义细细推演琢磨。
哈哈……
某刻,爽朗大笑,转身来到陈寿面前,“对,咱们父子的处境和大明朱皇帝建极称帝之初很像,咱们父子就和大明的朱皇帝、明太子父子比比,谁先能真正把明四皇子这一套理念搞起来!”
至于明四皇子?
这个人,才俱比天高。
可恰恰因此,很多人想让他死。
他也必须死!
这就是天妒英才!
他有理由相信,只要明太子登基,大明庞然大物,就算是用人命堆,也能碾死明四皇子。
朱棣,可惜了……
历史上,这样为后人可惜的人物,比比皆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日上三竿。
朱棣收到陆军大营汇报,检阅一应事项准备完毕。
如果只是单纯检阅,以燕藩陆军的动员速度,绝不至于拖延到现在。
主要原因是检阅结束,数万陆军,马上就要开拔。
开拔前的事项很多。
王府。
朱棣和徐妙云寝殿。
徐妙云仔细帮朱棣整理着崭新军服,已经反反复复整理了好几遍,边整理边叮嘱:“不用为我们担心,虽说只留下一个营将士,可咱们鸡笼屿有岸防炮,百姓动员力也很高,而且,除了朝廷有能力攻打鸡笼屿,现在也没有其他势力,可以靠近咱们鸡笼屿……”
原本,四郎准备给鸡笼屿留半个混成协的。
可她得知锦衣卫汇报,吕宋集结了十八九万兵马后,软磨硬泡,好不容易让四郎只留下一个营。
能攻打东番的力量,现在恐怕只有朝廷。
父皇在世,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
至于陈朝?
大军云集南海。
陈朝敢偷袭鸡笼屿?
其实,这些四郎都知道。
四郎只是担心大军离开,内部出事。
毕竟,这段时间,已经陆陆续续迁徙来将近十万蒙古人了。
四郎对此有些不放心。
说到底,还是太担心她们了。
“伱征战在外,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不要压力太大了,咱们还有时间……”
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笑道:“好了,我特别费衣服,以前总找不到原因,现在找到了,就是你这么一遍遍给我整理磨损的。”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
外界。
乃至身边的兄弟们,都以为四郎从大明回来,马不停蹄扩编四个混成协,然后发起征讨吕宋,推及理想的军事动作。
只是单纯向朝廷展露獠牙。
可只有他们夫妻才知道。
这只不过是捎带。
四郎如此着急,是为将来做准备。
一旦父皇不在了,大哥登基。
他们和大明的关系,无法预料,极有可能急转直下,面临来自大明的军事压力,经济封锁!
军事压力,四郎从来就不怕。
可经济封锁极为致命。
如果无法尽快完成对吕宋的统治,开发吕宋的人力物力资源。
一旦受到来自大明全面经济封锁。
只依靠东番这二十多万人口,以及小小一块疆土,战争潜力必然会越来越衰弱。
四郎在抢时间。
其实,完全可以在大明内部布局。
一旦大明对他们施行经济封锁,军事压力时,让大明内部生乱,掣肘大哥。
可四郎不愿意这样做。
她也不愿意。
无论怎么说,中原都是故乡,都是养育他们的地方。
他们是呼吸着中原的空气,喝着中原的水,吃着中原的米,读中原先贤智慧结晶长大的。
谁都无法做这种事情。
这种事做了,就得带着内疚活一辈子。
四郎没有在大明内部布置棋子。
若说布置,也是给雄英留一份政治财富罢了,护雄英周全。
示范区如此。
张大哥、丘二哥、朱三哥除了担心带着他们出海,刺激到朝中某些人,其实也是让三位大哥留下来辅佐雄英,帮衬雄英。
其他针对大明的布局,就是四郎想和大明进行的谈判。
可朝中仇视四郎的人在忍着。
他们希望四郎在征讨吕宋中,栽个跟头,甚至铩羽而归,趁着四郎处于被动处境,才愿意展开谈判。
其实,大哥如果有意弥补四郎。
本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出动作。
大哥出面去说服仇视四郎的太子系成员,一定比父皇更管用。
可这么长时间,大哥没有一丝表态。
父皇当然可以强行推动,父皇和四郎单独谈时,也提及此事。
不过被四郎拒绝了。
四郎此番,主要是想要大哥和燕藩谈判。
只有大哥亲自签订的谈判契约,才能对未来,产生一定影响。
若是换做父皇。
就要面临,人走政息的窘境。
可大哥的沉默,让人心寒!
当然,大哥也没错,身为大明储君,为大明争取利益,是其储君责任。
“四郎,等你回来,我在给你生一个小棉袄,就一个,然后我就乖乖听话,好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