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瞪了眼,把信报放下。
从这份信报中,他就发现,老四麾下,肯定有一支类似锦衣卫的机构。
毛骧跟着老四,老四有这样一支隐秘机构,其实并不让人惊讶。
恐怕,常茂之死,就是这个机构做的。
能在大明境内杀人后,悄无声息全身而退,看样子比锦衣卫似乎都强。
不过,他不打算询问此事。
他相信,老四不会向大明境内,派遣细作谍子。
朱元璋转移话题,“将福建定为朝廷直隶区的圣旨,爹已经拟好了,从今往后,福建布政使在品级上是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尚书,当然,增相后,尚书和宰相都是从一品了……”
朱棣认真倾听。
即便将来增相。
尚书和宰相一样,都是从一品。
福建布政使这个正二品也很吃香。
要知道,大明这么多官职。
可正二品就那么寥寥几人。
……
短暂休整三日后。
朱元璋圣驾前往闵安镇,准备出海。
闵安镇码头。
人山人海。
数十万百姓,在码头迎接圣驾。
“这就是燕王鸡笼屿造船厂造出的大船吗?”
“对,听说这种大船规格和燕王海军舰队中,最大那艘旗舰一样。”
……
百姓在等待中,全都好奇看着,横亘在闽江内三艘庞大巨物。
其中一艘,是朱棣那艘,装配火炮的巨舰。
另外两艘,则是鸡笼屿造船厂承接海商的订单。
不过现在被朱棣征用了。
“陛下来了!”
百姓惊讶议论中,后面突然有人大喊。
百姓纷纷转头。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视线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纷纷跪拜,山呼万岁。
朱元璋撩起帘子,看着外面的百姓,点点头,与马秀英低语,“当初把老四派到福建,恐怕是咱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
朱元璋在码头短暂露面。
向迎接百姓讲话。
肯定了福建的建设成果。
并且当众表态,福建模式将会永久保留,后世任何君主不可动摇!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这番表态发出,百姓顿时沸腾,数十万人高呼万岁。
吕本、胡惟庸一群敌视朱棣的人,看到这一幕,脸色十分难看。
皇帝确定福建模式永久保留,设立福建为滨海直隶,可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不!
朱四郎应该知道?
太子呢?
众人隐晦看向朱标。
同时,福建百姓对福建模式的支持,也让人十分难受。
别人高不高兴朱元璋不在意。
反正他自己很高兴。
在朱棣带领下,登上巨舰。
朱棣边走边介绍:“父皇,这原本是海商的订单,儿臣征用了其中一艘,回东番后,就让造船厂抓紧时间改造,船舱居住环境更舒适了,这艘海船,儿臣就送给父皇和母后……”
这艘海船,虽然远远没有达到,他设想中那种舒适性的特种船只。
但绝对是这个时代,海船中,最适合居住远航的了。
父皇、母后年纪都大了。
而南下吕宋的路程不近。
有这样一艘大船,安全没有问题,同时也更舒服。
朱元璋、马秀英含笑看了眼朱棣,然后对视,都知道,这是朱棣的一片孝心。
朱元璋笑道:“带父皇去参观参观。”
众人随即好奇,跟着朱棣、朱元璋走入船舱。
第一层。
并排可走三人,漆刷的过道内,点着油灯,将过道照的一片通明。
过道紧挨船帮左舷。
还有外面窗口照射进来的光线。
走廊右侧是一个个分割开的房间,朱棣边走,边推开一扇扇门,众人向里面好奇观望。
朱棣介绍道:“为了保持船体在海中平衡,第一层房间在右侧,第二层房间在左侧,第三层除了动力舱、防漏仓外,也设计了一些房间,不过比较狭窄,舒适性不好。”
……
介绍中,朱棣带着朱元璋、马秀英来到船首,推开门,一个空间约莫七八十平,最大的房间出现在众人眼中。
除了朱标、朱樉等皇族众人。
其他朝臣都在门口停住了。
任谁都知道。
这是给陛下、娘娘设计的居室。
“父皇,这个舱室内,设计了盥洗区,休息区,外面就是独立的办事区,三个空间彼此相连,又独立,第二层也有这样一个舱室,是我给大哥、大嫂准备的。”
朱元璋当着全家人的面,坐到桌案后的圈椅上试了试,高兴笑道:“你这份孝心爹和你娘收下了,你给咱们大明培养的船工回去了,短时间内,他们还没能力,制造这种大船,今后,这艘船就是朝廷出访你燕藩的专属船只,雄英他们到时候,就坐这艘船!”
“皇祖父。”
小祈婳宛若黄莺,脆生生的欢快声响起:“这艘船不算最好的,我们鸡笼屿造船厂,正在研制一种,更舒适,更适合乘坐的特种船只,等研制好了,祈婳送皇祖父一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