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缓缓起身,凝视远处滚滚而来的尘浪,任由民丰给他包扎伤口。
嗒嗒嗒……
急促脚步声传来。
谭渊等人纷纷而来,站在朱棣身边,紧盯尘浪席卷而来的方向。
朱棣吩咐:“吹号让城下搜集物资的兄弟们上城头吧。”
呜呜呜……
命令下达,很快,号角声便响起。
将士们纷纷走上城头,在各级将领指挥下,将搜集到的物资分门别类整理好。
同时,关注着城外。
……
南城内城。
海童为首的几个万夫长也听到了动静。
纷纷激动议论。
“王爷赶来了!”
“现在好了,明四皇子就是咱们蒙古人最擅长做的肚包肉了,咱们在里面,就是肚包肉中,那些滚烫的石头!”
“海童,这回咱服了,昨晚若非你坚持让兄弟们上城头戒备,恐怕咱们现在要么做了明四皇子的俘虏,要么已经狼狈撤出和林,咱们就是草原的罪人,哪有现在这样的机会!”
“对!想把明四皇子逼到如此境地,可真不容易啊!这恐怕是唯一一次机会了!”
……
海童听闻众人恭维,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的确,能把明四皇子逼到如此境地。
十分不容易。
其实,并非全都是他的功劳。
他最多只占一半。
剩下一半,是明太子朱标率领的主力大军。
明四皇子为何如此急切想攻克和林?
多半是猜到,他们把精锐主力,全都秘密调往捕鱼儿海了。
大明王朝最为精锐的主力,步步靠向无比凶险的陷阱。
大明虽说有雄师百万。
可真正的精华,也就此番北征的五十万。
若是把这五十万折损。
等于打断了明王朝的脊梁骨。
所以,明四皇子只能冒险,千里奔袭。
然后明知他们防守严密,还不顾疲倦发起猛攻。
外城被攻克。
他们以及下面的将士无能吗?
不!
即便明王朝的精锐,最多也就比他们强三四成罢了。
否则,明王朝早对草原,长驱直入,犁庭扫穴了。
是陆军第一镇这支,明四皇子悉心调教的精锐太猛、太凶了。
一个队,百余人。
面对千余骑冲锋而来。
没有立即被骑兵奔冲的冲势,吓破胆溃散,完成排射,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可昨夜那个百人队。
再完成排射后。
明知不敌。
必死无疑!
可只为给后面袍泽争取时间。
竟然悍不畏死,毫无半点畏惧,竖起了一块由铳剑组成的小小‘枪林’阵。
亲眼目睹,骑兵的铁蹄,最终从身上踩踏而过!
类似这样的例子。
在昨夜攻城中比比皆是。
这一幕幕,也在他脑海挥之不去!
他所见过的精锐。
哪怕是明朝精锐,也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是什么,让明四皇子麾下陆军第一镇,如此不惧死亡?
军饷?
明四皇子的威望?
……
这些理由,他都觉,不足以让一群血肉之躯如此。
‘陆军第一镇的军魂兵魄中,一定有我不知道的东西,支撑着他们不惧死亡!’
绝不单纯因明四皇子的威望。
如果能俘虏明四皇子,或是陆军第一镇的士卒。
他一定要好好问清楚。
解开心中疑惑。
“海童,快看!”
海童闻声,顺着身边万夫长手指方向看去……
管带孙元楚,率领将士们,徒手抬着担架,带着元军伤兵,靠近内城城墙。
“弓箭手!”
一名万夫长大声喝令,海童抬手制止,“慢!”
“看看明四皇子到底想要做什么。”
外城、内城形成的瓮城,只有百步左右距离。
海童说话时,孙元楚已经抵近内城十步左右,顿足,抬头大喊:“东番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管带孙元楚,奉王爷之命,将贵部伤员移交贵部,我方没有足够的郎中,大战在即,我方也无多余人手照顾贵部伤员……”
孙元楚说的很啰嗦。
城头元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卒,全都惊愕。
移交伤员?
千古奇闻!
亘古未闻啊!
以往双方交战,伤兵轻的俘虏,重则打扫战场,出于仁慈,给对方来个痛快补一刀。
即便是己方。
除了伤势不严重的,会予以救治。
伤势严重者。
即便是己方袍泽,也会狠心来个痛快。
“明四皇子这是要做什么?”
“会不会有诈?”
“三哥!我三哥还活着!”
“我安达也活着!”
……
几名万夫长看着城头,己方士卒或是大喊,或是好奇议论。
微微拧眉。
其中一名万夫长看向海童,“海童,明四皇子这是干什么?这样一个杀神,竟然展现慈悲?”
其余几名万夫长,也看向海童。
昨夜一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