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眼珠子都瞪大了:“以吏……代官?”
“这是最快也最有效的办法了,而且如此一来,接下来这段时间他们也能收敛一些,让天下少出几个陈胜吴广,我大宋百姓也就能少死一些。”
其实这都是之前搞新政时整吏治一脉相承下来的,只是原本还需要慢慢做的整顿突然之间下重手了而已,基本的指导思想还是扩大胥吏队伍且增加胥吏的权力。
其核心逻辑有二:
一个地方政府的体系,越是庞大,其实集体堕落的难度就越大,因为这大大增加了贪官们分赃的难度,吃皇粮的越多,就越是容易分赃不均。
其二,是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官员因为几年就换的缘故非但对地方豪强掌控力低,贪腐和胡来的风险也会更小,反正前任的烂摊子可以不理,后任的摊子他也可以不认,一句历史遗留问题,一句相信后人智慧,两句话就能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但胥吏强大起来就不一样了,这帮胥吏只要不升职,就注定离不开,割了韭菜根,留了大雷大家以后都难过。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在胡作非为的时候如果太过分了,自然会遇到自下而上的阻力,哪怕是为了不被举报,贪的时候也会收敛些。
这都是以前政策的延续,无非是这次彻底一些,彻彻底底的将目前地方上所有的文官都往死里得罪了而已。
胥吏不如官员无非是有二,一是胥吏大多没读过太多的孔孟之道,没有受四书五经里忠君爱国的思想洗礼,不如正经文官忠诚。
不过老实说,那些读了四书五经的人,又有几个是真信的?反正赵光美觉得是无所谓,事后加强一点思想教育也就是了,反正他上辈子的时候从不觉得北棒那种提领导必加伟大二字作为前缀的百姓,遇到事儿的时候真的会比西方那些提领导必称狗屎的热血青年更爱国。
这玩意放心里比放嘴上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胥吏代表地方势力,说白了胥吏做大会影响朝廷的中央集权,且朝廷想要倚仗胥吏就要让胥吏吃皇粮,会给朝廷财政增加压力。
只要控制好科举,确保每一个胥吏真的都是考上来的,别搞那么多的定向招聘,问题就不会太大,财政压力无非就是赚钱而已,赵光美最擅长的就是赚钱了,反正就目前宋朝所担负的这点政府职能,窟窿再大还能大到哪去。
喜欢家兄宋太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家兄宋太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