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粮仓

作品: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作者:tx程志|分类:历史|更新:2024-01-06 06:01:53|字数:8460字

第512章

赋和税虽然都是向百姓征收钱粮,但是目的却不一样,赋,字由“贝”加“武”二字组成,即货币用于战争的意思。而中国古代的税最早是指对土地产品和工商业的征收。用于国家一般经费。正如《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各国实行”。

大清先恢复了明朝改革之前的旧制,继续增收丁税,而后再弄个“永不加赋”,却觍个大脸把这当成是一种皇恩浩荡!

这就和超市先涨价再打折是一个套路。当然了,所谓的“皇恩浩荡”也只能和清初近百年的屠杀、投充、圈地等野蛮政策比一比。

我大清的永不加赋,却不承诺永不加税,其实只是左手倒右手,掩人耳目而已,钱穆《国史大纲》说道:“自康熙五十年以后,永不加赋一事。清廷徒守‘永不加赋’之美名,而捐例迭开,不啻纵数十、百饿虎豺狼于民间,其害较之加赋为更烈。”

程世杰承诺的永不收赋,其实非常简单,朝廷对外用兵所产生的军费,不会分摊在百姓头上,而是因为大明目前正在享受着对外扩张的战争红利。

随着程世杰这道“程氏永不享赋!”这道圣旨颁布,崇祯皇帝更是心如死灰,无论朱氏子孙再如何有能力,已经无法从程氏手中夺回失去的江山了。

天下臣民和士绅,哪怕对程世杰再不满意的地主和士绅,也高呼程世杰万岁。

士绅虽然有免税的特权,却没有免赋的权力,国家用兵,征收三饷,士绅同样也逃不掉,只是交多交少而已。

老百姓对程世杰这个安排也很满意,高呼万岁圣明。

太庙之中,洪武大帝、永乐大帝……一直到明熹宗,十五块灵位默默的矗立着,见证了大明的诞生、辉煌,见证了大明国运急转直下,见证了大明中兴,同样见证了大明江河日下的历代先皇仿佛都从陵墓中站了出来,默默的注视着这位由于过度操劳而早早就露出了疲态的子孙,默默的注视着他们曾经倾尽心血治理过的锦绣江山。

崇祯皇帝看着太庙失声痛泪。

在祭天之后,自然是大宴群臣,程世杰不仅大宴群臣,同样也宴请了京畿的百姓,京畿的百姓也算走运了,二百四十余万百姓,以及前来观礼的百姓,足足有三百多万人,享受到了程世杰这个新君的大宴。

这个盛宴,自然不可能像流水席一样,程世杰让人准备了一份大礼,送来京畿百姓和前来参加登基大典的百姓们,每一人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男女老幼,分发米一袋,二十斤,羊肉和猪肉各十斤,鱼十斤,酒一斤。

三百多万百姓,分发出去不过六千多万斤粮食,对于程世杰而言,无非是从吕宋或南洋多运几条船而已,至于肉食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是在崇祯朝,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的东西。

然而,现在大明不缺粮食,更不缺酒水,至于肉食,仅仅消耗京畿一小部分而已,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程世杰记得非常清楚,他第一次参加崇祯皇帝的宴会,宴会的菜肴仅仅比家常菜丰盛一点,连荤的都不多见,让这个打定主意要扶墙而入扶墙而出的吃货大失所望,他还以为有满汉全席吃。

相比之下,程世杰这次宴请众臣以及百姓代表,则非常丰富,仅仅羊就准备了两千多只,将丰盛的菜肴大盘大盘的端了上来,用土豆酿造的美酒更是不要钱的一桌桌的摆上,菜香酒香混合在一处,让人垂涎三尺。

登基大典大家折腾了这么久,也饿了,各自坐下,拿起碗筷,开始大吃大喝,好酒的各自斟上满满一杯,或牛饮,或浅尝,都是赞叹不已。特别是军方的代表,他们终于得偿所愿了。

程世杰正式登基,他们也算是将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如果程世杰再不登基,他们就要发动兵谏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头上悬着一柄利剑。

就凭他们是程世杰的兵,吃程世杰的粮,任何人当了皇帝,都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程世杰先是来到军方代表这一边,他端着酒杯道:“诸位将士,这些年来大家粗衣粝食,忍饥捱饿,骈足并肩,同舟共济,打开了局面,我谢谢大家这些年来对我的信任,大家辛苦了!我能给你们的不多,特别是特权,我不能给你们任何人,今天是我当上皇帝日子,大家尽情的喝,尽情的闹好了,来,我敬大家一杯!”

上千名军中将领和官员,如同像被压到极限了的弹簧似的啪一声从座位上弹起,举起酒杯,齐声叫:“为陛下贺!”

充满野性的声音,健壮的身姿,还有那整齐划一的动作,把正在喝酒的文臣们给给吓了一大跳,有些小声嘀咕道:“这帮丘八不简单啊!”

“慎言,当心祸从口出!”

在鼎新朝,可不像在崇祯朝,哪怕是御史言官,也不能乱喷,所弹劾的任何人和事物,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御史闻风而奏的传统已经成为了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方便以后阅读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第512章 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粮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第512章 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粮仓并对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