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

作品: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作者:tx程志|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9 11:58:58|字数:14434字

第86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

第085章

上坟哭错人,这可不是崇祯皇帝第一次这么干,当然,这也不会是他最后一次这么干。

问题的可悲之处就是,崇祯哭错人了,还不自知。

明朝是历史上官商勾结、党派斗争、乱国夺权最严重的朝代,可以说没有之一,仅次于满清后期。

自土木堡事变以来,原本平衡的政治体系被打破,五十余万明军被坑死,武臣勋贵集团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文官官僚集团一家独大,逐渐凌驾皇权之上。

这个现象,直到天启时期才得到了缓解,平心而论,天启皇帝比崇祯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别看天启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终年不倦。就这一点而言,天启皇帝是深得他的爷爷,万历皇帝的真传。

别看天启表面上不管事,但是魏忠贤的阉党却第一次压制过官僚集团,至少在这一点上,天启皇帝就掌握了制衡之术,仲裁内外的权力。

文官斗不过阉党,只能依附天启皇帝。

要想江山稳,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都不能独大,要不然江山不稳。可天启不听官僚集团的话,这样的皇帝除了天启,还有明武宗正德皇帝,他们两个都是利用宦官集团压制文官,结果呢?

两个皇帝都是不慎落水,不治而亡。

天启皇帝是五月十八日落水,正德皇帝是九月份落水,这个时间段都不是寒冷的季节,既使不慎落水,想要感染风寒的机率都太低了。

特别是这二位皇帝真正的身体素质其实不差,一个干木匠活,这需要强大的体能,其次是正德皇帝更猛,那是因为他是上马可以砍人,下马可以擒豹的超级猛人。

别的不敢说,正德皇帝的个人武力值很高,虽然实战的机会很少,但是绝对是明朝皇帝最排到前三的存在,比不上洪武,也比不上成祖,却可以碾压其他皇帝。

这样好身体的皇帝,落一次水,就死了??

好不容易轮到崇祯皇帝登基上位,结果这少年被群臣第一次忽悠瘸了,先是裁撤厂卫,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给废掉。别说一国之君,就算是一家拥有着几十个人的小公司,老板还会拉拢几名员工,充当眼线,了解他看不到的公司情况。

如果不会拉拢几个心腹,打探公司内部的情况,这样的老板不是大度,是自找死路,没有足够的心腹和撑握能力,如乔布斯,如雷军,这都是曾被扫地出门的人。

崇祯皇帝则倒好,把厂卫裁了不说,还把驿站给裁撤了,驿站是什么?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

可以说,驿站是一个皇帝管理全国的触手,从商朝时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驿站系统,历朝历代,唯有崇祯皇帝敢去裁撤这个机构,就算把南京六部给裁撤了,那也比裁撤驿站强吧?

要知道驿站系统,部分网点是可以赢利的,每年六十万两银子的支出,其实真心不多,程世杰这个仅仅控制着宁海州一州之地的军头,都还准备筹建自己的驿站系统呢。

崇祯皇帝出的昏招,并不是两件,还有就是轻重不分,内乱不息而频频打国战。在崇祯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明越大越弱,老底越吃越少。大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建奴多厉害,自己内部动乱才是根本原因。

这不是最可惜的,可惜是直到孙承宗离开,这位大明唯一的文臣叛徒,这位大明唯一重视武臣和军事改革的顶梁住,被崇祯皇帝自己砍了。

在设计坑死孙承宗的这个连环计中,其实要多粗糙有多粗糙,要么明显有多明显,孙元化并不是唯一个看破这个问题的官员,其实像孙元化这样可以看破这个计策官员有很多,但问题是,崇祯太让他们失望了,没有人跟崇祯皇帝提个醒。

“陛下英明!”

众臣欢呼。

孙承宗的再次倒台,这是文官官僚集团的胜利,也是卑鄙者用无耻的手段再次获得了胜利,这可后果可比欧阳修被赶下台,更严重。欧阳修虽然是唐宋八大家,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对大宋皇朝的建树,不及他在文学上成就的百分之一。

可是孙承宗这位辞臣出身的文官,却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补锅匠,每当危急时刻,他就会挺身而出。当萨尔浒之战失败,沈阳丢失,辽东糜烂之际,他挺身而出。

在建奴破关而入,威胁京城,二十余万明军畏建奴如虎,同样也是他挺身而出,收复永平四城,重筑山海关防线,同样是他。

不管被敌政打倒几次,不管是受了多少委屈,他都会勇敢地站出来,在需要他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是非常可惜。

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

“陛下万岁,陛下英明,陛下圣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方便以后阅读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第85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第85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并对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