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乡亲们听到这个解释之后,都没有什么怀疑的接受了。
毕竟除了这个解释之外,他们也想不到有什么别的可能。
果树的栽种还是比较快的,只用了一周不到的时间,几座荒山上就种满了果树。
至于那些荒地,赶上这个季节,苏软软干脆撒上了玉米种子。
种玉米可以养养地,等明年开了春,在开始她的种瓜大业。
种了这几年的瓜,苏软软在中观这件事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心得。
要不是因为季节不允许,苏软软恨不得现在就把瓜给种上。
种瓜容易,苏软软唯一需要烦恼的就是销售渠道。
毕竟现在不像是后市交通那么发达,在种瓜之前就要想想该怎么才能把这些瓜卖出去。
不然到时候瓜长成了,却卖不出去,那才真是要让人心疼。
苏软软和傅闻璟商量了一番,确定了一些方案,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就算真的不行,还可以从淘金金上往外卖,不说赚多少,总归是不会亏的。
日子按照计划走着,时间一晃就又是两年。
此时的四胞胎已经十岁。
他们上学比较早,这个时候小学又只有五年,过了这个暑假,他们就要去上初中了。
在这个年代来说,这个年纪上初中属实是有些早了。
同班同学都比他们大,有的大一两岁,还有大三四岁的。
虽然他们年龄比较小,但苏软软丝毫不担心他们会吃亏。
四胞胎从小到大都分在同一个班,也不知道是学校故意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但在同一个班里上课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可以彼此照顾。
加上四个人都非常聪明,成绩一直都非常好,根本没有什么需要苏软软操心的地方。
尤其是最小的小四,大概因为是个女孩儿的缘故,格外的贴心,属实是苏软软的贴心小棉袄。
现在的小四,已经不仅仅只会撒娇了,还会和苏软软一起聊心事,陪苏软软一起在农场里面巡视。
这天,苏软软依旧和小四一起在农场里巡视。
两个人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在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慢慢前行。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农场已经大变样。
最初农场只有瓜田和山上的果树林。
但是现在,山上的果树种类更加丰富,每一棵树都长得枝繁叶茂,别的果也非常的多,又大又甜。
每年成熟之后,都会打包发往各地,销量非常的好。
还有一些会,直接卖到附近的罐头厂被做成各种水果罐头。
可以说他们的水果,不仅不会卖不掉,相反还供不应求。
除了这些果树之外,每年还会种各种瓜。
在赚钱之余,苏软软也开始享受起了生活的情调。
她让人挖了池塘,从山上引下来的溪水会直接流到池塘里,又会从另一个出口继续往下蜿蜒,便于灌溉瓜田。
池塘很大,种满了荷花。
夏日里可以赏荷,秋天可以挖藕。
池塘里还养了许多的鱼,想吃鱼了,根本不用去外面买,现吃现捞,十分新鲜。
为了便于观赏荷花,池塘的中央还建了湖心亭,有游廊可以直接走过去,也可以划船过去。
在距离池塘几百米外的地方,还有鸭舍和鹅舍。
这些鸭子和鹅都是散养的,它们每天都会自己去池塘里玩,在天快黑的时候,又排着队回自己的家,也成了农场里的一道风景线。
鸡多了容易生病,所以只圈了一块山地,养了几十斤的走地鸡,除了自家吃之外,还可以给亲朋好友送一些,或者是招待朋友。
每天骑着车子在农场里转一圈,呼吸着农场里的新鲜空气,苏软软都会觉得心旷神怡。
哪怕城里发展的非常快,人人都向往着进城,苏软软仍旧喜欢待在农场里。
她是穿来的,什么样的繁华大都市都见过,更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
王毛妮和傅春山的年龄越来越大,但二老的精神头却非常的好。
尤其是这个农场,深得他们两人的心,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他们丝毫不觉得累,反而精神意义。
在他们身上,完美的表现了人要有事做这句话的含义。
有事做,有目标,才有动力。
一圈刚转完,苏软软和小四就一起骑着车,去往他们的新家。
为了方便,前年他们在农场里盖了一座院子。
院中有一个二层的楼,院子很大,有凉亭,有假山,有喷泉,还有露天的餐桌。
这院子设计图是苏软软和傅闻璟一起画的,主打的就是吃喝娱乐为一体,怎么舒服怎么来。
虽然傅闻璟来这边更远了一些,可现在他有摩托车,这边住着也更舒服,他宁愿每天多耗费一点时间在路上,也不愿意一个人住在那边的小院里。
苏软软和小四才刚到院子里,就看见了正在烤串的傅闻璟。
正值夏日,傅闻璟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围着一个黑色的围裙,站在烧烤架边上,不停地翻动着手中的烤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