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爹眼中的神色,只怕不出点血,恐怕还真不会饶过他。
更何况,老爹不要脸将母后也拿出来说事。
既然老爹让他不痛快,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阿耶,这些年您的小金库存了不少钱吧。反正是要修,要不咱们玩大一些?”
李世民沉吟片刻,他的心突然跳得有些快,总感觉逆子在给他挖坑!
“高明,莫非你想将整个皇宫都修缮一番?”
李承乾笑着摇摇头道:“阿耶,格局小了啊。如果只是简单的修缮皇宫,在儿臣操作下压根用不了多少钱。”
李世民心中一搁楞,升腾起不好的预兆。
他小心翼翼问:“那高明的意思??”
“居长安大不易。依儿臣来看,干脆咱们再建个外城,将现在的长安城设为内城。”
李世民心中有些骇然。
他是真没料到,高明的手笔如此之大。
“那依照高明的想法,外城建设多高为好??”
李承乾得意着道:
“老爹,现在的长安城是前隋所修建的。凭借大唐现在的国力,要是不修点什么,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依照孩儿来看,外城的高度怎么也修个上十丈。”
隋唐一丈的长度在两米九左右,十丈的高度就是二十九米。
随着李承乾的话一出口,李世民惊得浑身直哆嗦。
十丈高的坚城,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此时长安城的高度,只有两丈高啊。
“高明,你说得有些不对。高句丽战场上神雷的表现那么亮眼,还有修建坚城的必要吗?”
李承乾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道:
“大唐帝国不可能将希望放在坚固城墙上,任何坚城都有被攻破的一天。”
“那还有必要修建外城??”李世民没好气道。
“老爹,修建外城之目的,军事层面只占三成。另外六成是在政治、文化输出、经济等各个方面。
总之,修建外城的好处说给您听,您自己看着办吧。”
李世民的眉头紧皱,如果按照高明的说法弄个外城,恐怕会耗费海量的钱财。
心中微微一叹,李世民缓缓道:
“高明,阿耶觉得将皇宫修缮一番即可,没必要浪费人力财力!”
李承乾有点小失落,最终他还是开口道:
“今年盐铁的收益就不送入内帑,用来修缮皇宫吧。”
李世民有点不乐意了。
按照太子的意思,皇宫的修缮似乎他想操刀。如果那样的话,他岂不是更无聊。
“盐铁的收益还是入内帑比较好。高明你与工部负责出规划图,具体操作阿耶来负责。”
老爹守财奴让他气乐了。
算了。
他住的地方,他来操心也是应该的。
趁着聊事情的空隙,李世民的体力恢复不少。
他感觉他又行了。
拍拍手中全套,李世民坏笑道:
“拳击的限制太多了。高明敢不敢玩点大的,陪阿耶玩玩摔跤?”
李承乾没有理睬他,朝着老爹竖了个中指,施施然的离开了。
......
李世民终究是老了,亦或李承乾下手有些重,他的熊猫眼在大朝时还没有消散。
不得已。
李承乾只得替代他开了个大朝会。
与以往朝会不同,今天李承乾倒是先开口讲了很多。
“段尚书。”
段伦出列躬身道:“微臣在。”
“说说吧,太上皇陵寝建得怎么样了?”
段伦眼睛充满着光,无比激动道:“回殿下,估摸着还有半年时间就能完工。”
李承乾点点头,关心道:“段爱卿与工部官吏们辛苦了。身体要紧,切莫过度操劳。
另外太极宫地势低洼,夏天的长安气候炎热多雨,太极宫内潮湿而闷热。
孤觉得大唐有必要好好修缮一下太极宫,因此工部提早规划,早点做好准备工作。”
话音一落,大殿内议论纷纷。
房玄龄首先出列道:
“老臣不反对修缮皇宫。但皇宫的修缮非一日之宫,那么圣上该住在哪里呢?”
“父皇会搬到大明宫住,太上皇住回蓝田。”
民部尚书唐俭出列道:“不知此次修缮皇宫,殿下的预算是多少?”
唐俭以前是礼部侍郎,戴胄去世后唐俭升为民部尚书。
“多多益善!!”
他的话让唐俭一下子急了。
还没等他想劝谏一二,李承乾继续道:“此事孤不负责,具体唐爱卿入宫面圣详谈。”
几位大臣长松一口气。幸亏太子殿下不负责,否则国库可能都不够他折腾。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随着刘瑾的声音响起,大朝会正式进入既定的流程。
与李世民的风格完全不同,李承乾压根就不爱听阿谀奉承的话,更不愿意在大朝上听之乎者也的废话。
有几个官员被他训斥一番后,朝堂上的风气好了很多。
见再也没人上奏,李承乾朗声道:“岭南冯智玳何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