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杨安殿。
朝堂百官正在激烈地议论,朝廷是否应该迎接西域使团。
太常卿郗虑站出来说:“陛下,朝贡一启,将靡费颇多。今关中稍定,雒阳空虚,朝廷恐怕拿不出东西赐予西域使团啊!”
百官对郗虑的话非常认同,都劝天子刘协不要迎接使团。
天子刘协皱起眉头,目光看向太傅董承和太仆荀攸。
董承当即出列为天子伸张:
“太常,西域使者已至凉州,你难道要别人空手而回吗?那我大汉的颜面岂不是丢尽了!”
此言一出,百官噤声。
董承说得没错,朝廷府库事小,颜面事大!
光禄卿韦端又站出来说:“《尚书》曰: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如今海内虽不安定,但却有西域使者来朝,此正是我大汉中兴之相啊!”
“陛下,臣以为当立即从关中、凉州筹集铜钱、绢帛、陶器、粟米等物,用以赐予使团。”
韦端引经据典,拿大汉中兴来说事,百官哪里还敢反对?
太尉杨彪和尚书令赵温互相对视,二人只得无奈作罢。
御座上,天子见杨彪、赵温没有吱声,心里暗自高兴。这是他第一次在朝堂上正面战胜杨彪集团,天子对朝局的控制已渐入佳境。
他拍板道:“尚书。”
赵温出列:“臣在。”
“着你操办朝贡易物之事,让钟元常立刻在雍州筹措。”
“诺。”
之后数日,长安地区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入雒阳,长安的丝绸绢帛,蓝田的玉器,河西的粟米,关中的铜钱等等。
然而,这可苦了雍州百姓!
长安才安定没有两年,百姓们挤干油脂,才榨出来这些物资。关中地区因此对朝廷颇有怨言,但朝廷也没办法,只能再苦一苦百姓。
可即便钟繇在关中已经竭尽所能地征集货物,朝廷用于朝贡的物资还是很少。
尚书令赵温派人清点后,发现只有蓝田玉器五车,丝绸绢帛二十车,河西粟米三十车,铜钱五十车。
这与两汉和平时期,动辄价值上百万钱的朝贡贸易相比,简直拿不出说!
凉州牧马超可是汇报过了,此次西域使团来朝。
共带来天马两匹,楼兰美女十人,宝石玉器三十车,葡萄美酒五十车,骆驼羊马等更是数以百计!
光是两匹天马,就价值数百万钱!
天子刘协这才明白,自己堂堂大汉天子,竟然被西域蛮夷比下去了!
再想反悔肯定来不及了,天子只好下诏,延迟让西域使团入京。
同时,一封天子的亲笔密信送到冀城。
正月廿二。
马超收到天子密信,刘协在信里告知他,朝廷拿不出等价的东西和西域使者交换。
天子虽然没有明言求马超想办法,但身为大汉良臣,马超非常懂事地献上准备好的妙计。
马超回信,说自己会拖延时间,叫天子不必着急。
然后,他又告诉天子,西域来朝,各州诸侯怎么可能没有表示?
马超建议天子,应该让各方诸侯入京参与朝贡,从诸侯手里撬东西。为防诸侯们觉得这是亏本买卖,他还提议把西域朝贡的物品,酌情分赐诸侯。
反正朝廷主要求的是“外夷来朝”的名头,至于朝贡物资,既然朝廷吃不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马超的信送回雒阳后,天子立马召见荀攸、董承等人商议。
身为马超在朝堂上的朋友,董承表示马超的计策好啊!简直有苏秦、张仪的风范!
天子闻言笑道:“孟起乃国士,苏秦、张仪不过纵横家,哪里比得上孟起,呵呵!”
“陛下所言甚是!”董承恭维道。
天子发现荀攸不说话,问他有什么想法。
荀攸沉吟道:“陛下,马孟起的谏言,臣觉得有不妥之处。”
天子忙问哪里不妥。
荀攸回复说,以朝廷目前的威望,多半不太可能让诸侯入朝。
荀攸做出判断,会响应朝廷亲自来雒阳入见的,恐怕只会有马超、曹操两人。
似袁绍、刘表、孙策、刘璋之辈,大概率不会来。
他进而再次判断,刘表、孙策闻讯后,可能会派人入朝觐见。但袁绍是绝不会理会朝廷的!川蜀偏远,匪徒劫道者众多,刘璋就算想派人来也到不了。
袁绍若不来,无异于和朝廷挑明矛盾。
以朝廷眼下的实力,可得罪不起袁绍啊!
荀攸说完,天子顿感心情郁闷。
刘协怀着侥幸心理说:“公达,吾落难时,袁本初尚且派人送来钱粮兵甲。今朝廷有振兴之相,他不会那般吧?”
荀攸好笑道:“陛下,汝南袁氏乃士人魁首。臣妄言,当今天下敢代汉者且能代汉者,唯袁氏一家!”
荀攸继续问太子,袁绍占据河北,难道甘心把手里的地盘归还朝廷吗?
刘协眼底闪过惊色,明白自己刚才的想法过于幼稚。
随后,他陷入沉默,心里思量着究竟要不要采用马超的策略。
刘协想办好这次西域朝贡,想恢复西域,这是他父亲刘宏都不曾办到的壮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