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返回大营

作品: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作者:一灯阑珊|分类:古言|更新:2025-01-05 05:10:34|字数:4548字

军士们的伙食自然是去战利品羊圈里抓羊。征战草原,虽然现成的金银珠宝、古董字画少了,但一旦取胜,至少能让他们的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绝不会亏待了嘴巴。

至于俘虏们,待遇则颇为简陋。从他们原有的存粮中取出一部分,不分好坏统统丢进一口大锅中炖煮。待炖至熟烂,每人分上一碗,只求混个肚圆,不至于饿死。

被解救出来的汉人俘虏,可以吃两碗,另当别论。

不过,在吃饭前,他们还有一件事要做。

右武卫的军士们在抄家方面已是行家里手,昨晚已经将各个帐篷中的金银细软搜罗一圈。

今早突厥俘虏们,将要被迫拆除他们的帐篷,并将其他辎重一起装上高轮马车,如同他们之前每次更换草场之前所做的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周围多了大吴军士手持武器戒备,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吃过朝食后,右武卫赶着他们的战利品和俘虏返回大部队。

尽管马匹数量足够,俘虏们却依旧只能徒步前行。

突厥人有了马再心生异念,可能会发生什么,冯睿达先前已经演示过一遍。

段晓棠顶多发善心,让一部分老弱体力不支时能够坐上马车稍作休息。

下午时分,他们终于返回营地,与大部队汇合。

昨天不止段晓棠一支军队出击,左骁卫的斥候亦有发现,孟章领兵出去了,比他们先一步归来。

两支偏师出击,大军只能停留在原地。

林金辉兴高采烈地冲出营门,迎接——俘虏和战利品。

虽然昨天已经收到一封简略的回信,但一切还是要以实际入库为准。草原征战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战利品大多是活物。

出征军队私下吃了的,就不算在内了。

段晓棠将琐事交给尹金明去处理,和秦景一起去帅帐复命。

他们简单地叙述了昨夜的行动,整个过程并无特殊之处。

秦景带兵上了!秦景取得胜利!就是如此简单明了!

连重大伤亡都没有出现,怎么不算大获全胜呢!

诸将纷纷恭维两人,这样的战绩无论放在哪里都是耀眼的。

段晓棠翻开她的小本本,众人见此情景眉头一跳,显然对她接下来的举动有所预料。

段晓棠先是总结,昨日胜利的关键点。

第一,军士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优势;

第二,他们采取了偷袭的战术,突厥人没有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

第三,也是最新鲜的一点。不少突厥战士吃了加料版豆渣饼,身体不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这次是南衙给突厥准备的损招,第一次在实战中发挥效果,并且成功“验收”。

前两条耳朵早就听厌烦了,只有第三条才能稍稍引起一些兴趣。

杜松:“吃过豆渣饼是否战力全失?”

这件事全程交由范成明一手操办,效果如何全凭他一张嘴,其他人不曾亲眼见证。

显然,左骁卫的钓鱼·送饼·送温暖队的豆渣饼,没有成功送到目标客户手上。

段晓棠直言不讳,“吃过豆渣饼后,可能会有腹泻或呕吐反应,极度影响战斗力。但只要一次性不吃过量,及时催吐,就没有性命之危。”

在部落里,粮食首先满足的是贵族和战士,这些人恰恰是抵抗的主要力量。

敌人的性命之危,两卫将官并不在乎。他们只关心一个问题,把敌人一口气毒死和毒得只剩半条命再补一刀,哪种做法更划算。

杜松斟酌一番,“如果能顺利送进去,看起来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天时地利人和,限制颇多。”

段晓棠点头附和,“这件事稍后我们会再做讨论,争取能完善流程。”

她总觉得现在的做法有些碰运气,众所周知,除一小撮人,大部分人的气运值都不怎么稳定。

段晓棠停顿一下,“目前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情报不足。”

靳华清为了抢占战机,初次传回的情报并不完整,但尚在可控范围内。

毕竟他们初入草原,暂时遇不大部落和突厥主力,才能这般兜底。

草原环境特殊,发现突厥人的一片草场,和发现他们部落营地完全是两码事。

不可能像在中原内陆一般,通过村落和城池大小,就能大致判断有多少人口、兵力。

早在并州城中,和大营诸将交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大部分时候,大吴都属于守方,当然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倚靠各处军寨的向草原缓慢扩张,但未必会深入。

草原深处的情况,知道肯定是知道一点,但要说起多熟悉,那肯定比不上自家。

就像突厥人不会清楚江南的情况一样。

加之突厥游牧特性,以及多路进攻的计划,落到最后,全凭两个字——运气。

吴越冷静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段晓棠只有一个法子,“以夷制夷,用突厥向导,他们熟悉周边环境,知道附近有哪些‘亲朋好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方便以后阅读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第1553章 返回大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第1553章 返回大营并对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