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与民同休,同民同食,这是圣君!

作品: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作者:柿子有毒|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2 19:39:13|字数:4146字

禁海!

福建巡抚朱一冯伸手拉住了要上前行礼的郑芝龙。

“陛下!万万不可!”

“臣之所以从福州赶来,便是想请陛下收回禁海之令!”

禁海是朱由校在南京皇宫里说出来的,当天南京工部里闲置了许久的印厂就忙活了起来,将禁海之事,通过邸报传至大明各州县。

朱由校一脸玩味的看着他:“原来,朱爱卿不是来护驾的?!”

朱一冯很是严肃的拱了拱手。

“陛下!”

“禁海之事,万万不可啊!”

“海商虽逃税严重,查处便是,可若是绝了海路,便断了与他国贸易的途径!”

“我大明的生丝、茶叶、瓷器等货物,皆是那些西洋番人仰慕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靠着种桑养蚕、种植茶叶,或是入作坊做工谋生。”

“若是海路断绝,这些货物必将滞销,由此带来的,便是行情的暴跌,甚至会让那些以此为生的百姓断了生路!”

“而这些人,远远不止有桑农、蚕农、茶农!”

“还有民间的船坊、木匠、苦力、镖局、布行、粮行等等等等!”

“陛下!海禁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海商虽然逃税,却也在无形中给百姓带来了财富!”

“臣,请陛下三思!”

朱由校有些意外,这番话,让他对朱一冯的印象大为改观。

昨日他向孙康旺问起过眼前这几人的情况,除去被革职待罪的俞咨皋和吴国仕外,朱一冯、过庭训,乃至镇海卫千户苗布武的屁股都很干净。

特别是这朱一冯。

他祖上是曾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次子朱樉府里的长史!

用后世的话说,也算得上是根儿正苗红了。

朱由校没想到,他竟然对海禁之事,还有着这样的见解。

经济,从来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自己虽然不懂经济,但有一件事情,让他感受颇深。

那便是前世的房地产!

虽然只是万千行业中的一环,却能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

材料需要开采、需要加工、需要运输。

而运输又需要车辆、需要燃油,需要给整修道路。

车辆又需要设计、需要制造、需要维修。

燃油需要开采、需要提炼、需要运输。

............

一环扣一环,而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的支撑。

人力需求多了,工资便会上涨。

物力需要多了,物价便会上升。

毫不夸张的说,仅仅一个房地产,便能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

而现在!

海商,也能给大明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只不过这些,在他心中早已有了腹案。

他嘴角勾起,微微一笑。

“朱爱卿!”

“你真认为,朕禁了海,那些逃税漏税的海商便会乖乖的待在家里了?”

朱一冯摇了摇头:“臣从未如此想过!”

“只是臣担心..........”

朱由校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两下。

“你无需担心,有些事,朕现在不便说出来,但朕能保证的是,那些以海路为生的百姓,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说完,这才转头看向郑芝龙。

“去吧!”

“开府建衙的事情,朕回头会让工部派人过去,你无须担心。”

“另外,你手下那些兄弟,多是些桀骜不训之辈,朕会派几个人随你一起回去,有些你不方便说的话,大可以让他们去说。”

郑芝龙连忙躬身行礼。

“臣,遵旨!”

当天下午,他便乘船离开了漳州,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除鮥瞳之外的另外九名宣武郎。

没办法,朱由校现在对这个鮥瞳是越来越喜欢了,贼机灵!

次日一早。

漳州城东西南北四处城门早早的便打开了,城门外,一排临时搭建出来的棚子下面,煮着香喷喷的海鲜粥。

没错,就是海鲜粥!

漳州沿海,海鲜这东西很是常见。

只是平日里只能尝鲜,无法果腹的海鲜,被加入粥里之后,立刻便把这继的逼格提升了数倍。

朱由校站在粥棚下面,手里端着个海碗,转着圈的从碗边处吸溜着。

被他遗忘在月港里的成妃和容贵妃此时才被接来,在青莲和顾横波的帮衬下,就站在那煮粥的大锅后面搅动着勺子。

粥不太稠,距离插筷不倒的标准还远,但这是朱由校故意为之,多加点水,管饱!

城内的百姓们早早的就聚了过来,城外各乡,也有人闻讯赶来,在锦衣卫的监督下,排起了长队。

而当那些百姓们在看到朱由校碗里的粥时,无不红润了双眼。

皇帝竟然在喝着和他们一样的粥!

虽然明知道这可能是故意做样子给他们看,心里却依然十分受用。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却不这么想。

尼玛!

这海鲜粥,放在后世,一碗起码得大几十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第135章 与民同休,同民同食,这是圣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第135章 与民同休,同民同食,这是圣君!并对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