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朐山之战

作品:两晋南北朝|作者:西岭孤鸿|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8 02:21:11|字数:5062字

十几万人,饿了几个月,在雪地里逃窜,全是脚印,躲都没法躲,比马仙琕在义阳逃跑还狼狈。等到清理战场,逃出生天的北魏兵只占了十之一二,几乎全军覆没。

“朐山之战”,是元恪手里的第二次惨败,北魏勇力尽失,彻底汉化了。

从迁都洛阳开始,北魏的战力就开始降级。从元恪开始,北魏皇帝不再御驾亲征,妥妥的跟南朝拉平了实力。

看着实力相当,可内政差距挺大。南梁萧衍制定了一套好政策,日子越过越红火。

再看北魏,高肇一手遮天,害得老天都没法正常工作,时不时就出岔子,来个天灾。大地也闹情绪,不好好长庄稼,到处长窦娥。窦娥喊冤,百姓闹事,都在给元恪的灵魂添堵。

按常理,内部矛盾多了,就得向外转移。可外部也试过了,从荆州到兖州,都跟萧衍切磋过,输的挺惨,就差四川还没切磋。

关键时候,四川来了场及时雨,益州主簿淳于诞投降北魏,怂恿元恪征讨益州,自己给当向导。

元恪跟见了救星似的,赶紧答应,让高肇挂帅,出征四川。派高肇去,既能转移百姓视线,也能缓解百姓怨气,一举两得。

高肇跟曹爽一样,权倾朝野,就差军功,顺便路上还能抖抖威风,乐呵呵就去了。边走边炫耀,耗了几个月还在路上。

没等入川,就来了加急电报:皇上驾崩了。靠山倒了,高肇慌了,撒腿就往回跑。边跑边哭,一地的眼泪。

进了京城,还没见着元恪,就被悄悄地剁了。高肇党羽遍布全国,为了不引起恐慌,宣称高肇舍不得先帝,自愿跟去的,其他人既往不究。

元恪是北魏的转折皇帝,死时三十三岁,给的谥号是:宣武皇帝。打了一辈子仗,只管宣布,不管指挥。元恪跟先祖一样,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惜性子软,眼界窄,也没经过帝王培训,更没有鲜卑族的野性,纯属有心无力。

元恪在位十几年,最大的功绩是完成了汉化,使鲜卑族的血液融入了汉族,再没人闹着要回草原。相反,草原上的人都闹着想来中原。

最大的败笔是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接班的元诩。这事远看怪拓跋珪,定的那鬼规矩。近看怪元恪,性格太弱,配上高英的家法,后宫都没人敢生,北魏的香火就此开始衰竭。

喜欢两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两晋南北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两晋南北朝》,方便以后阅读两晋南北朝第94章 朐山之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两晋南北朝第94章 朐山之战并对两晋南北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