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冯太后眼光超前,知道汉化的必要性,也能看到迁都的重要,只是这种大工程,自己干不了,也不愿意干,毕竟故土难离。于是,就培养个拓跋宏,去完成这个使命。
公元490年,拓跋宏开始独掌朝政。出道既巅峰,能耐压了几十年,突然抖出来,才知道自己的本事,根本不需要依赖。
拓跋宏照着冯太后的方针,继续汉化。几件大事都让冯太后做了,自己要做的就是迁都。看着一群老贵族,拓跋宏没敢提迁都这事,得先缓冲,给个适应期。
适应期得做两件事:一是就地改造,让大家思想上适应汉化。二是拉拢和培养几个跟班,等于拉选票。
改造分两部分:一是日常生活,包括穿衣、吃饭、民俗、祭祀等。二是官场吏治,包括大量征用汉人,抬高汉人地位,官场礼仪,分封奖励制度等。官职权力调整了不少,但工资没变,当官就为这个,变了会出乱子。
适应期给了三年多,看看都习惯了,没啥意见,于是,拓跋宏决定启动迁都程序。为了不节外生枝,拓跋宏没敢直接说事,来了个曲线推舟。
公元493年5月,拓跋宏举办高层会议,说南朝齐抢了南朝宋的地盘,得位不正,自己要替天行道,讨伐南朝齐。这是个疯狂的想法,自从刘义隆北伐之后,南北朝就没打过大仗,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拓跋宏突然要捅马蜂窝,谁不吃惊!
为了堵住大家的嘴,拓跋宏找个卜师,当场摇卦。结果:大吉。老天安排的,谁还敢反对。于是,没人敢说话。
刚要拍板,冒出个大胆的,表示反对。拓跋宏一看,皇叔拓跋澄。自家人,不好惹,拓跋宏说:“国家都是我的,你凭什么反对。” 拓跋澄:“我知道国家是你的,但我作为国家大臣,总不能装聋作哑,就算想法愚蠢,也该说出来吧。”
这话怼的,不软不硬,没法接。拓跋宏尴尬了半天,干脆休会,单独把拓跋澄拉进密室,实话实说:打仗是假,迁都是真。
拓跋澄恍然大悟:咋不早说,迁都是大事,我同意。于是再次开会,议题还是打仗。这次,拓跋澄带头同意,会议顺利通过。
喜欢两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两晋南北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