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差距在哪里

作品:两晋南北朝|作者:西岭孤鸿|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8 02:20:42|字数:5096字

公元450年,拓跋焘刚砍完崔浩,南朝宋就兴兵北伐,乱拳砸向中原。

边关告急,拓跋焘的第一反应就是:后悔,不该杀崔浩。倒不是拓跋焘境界高,会自省。而是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冲动了。

南朝宋之所以挑这时候北伐,是因为以前吃过崔浩的亏。崔浩自比张良,战略谋划确实厉害,曾经以一招“退避三舍”,打的南朝宋狼狈不堪。所以,崔浩不死,南朝宋不北伐。

其实,南朝宋的目标也不大,就想要回中原,可人穷志短,要了几十年,就是要不回来。中原是刘裕留下的遗产,不要回来,太丢面子。

想当年,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拿下后秦,结果一转身,长安没了。一闭眼,中原没了。搞得刘裕有点死不瞑目,但还得瞑目。因为有了刘义真和刘义符这两个败家子,就算刘裕活过来都没招。这哥俩一个贪财,一个贪玩,就没把江山当回事。

碰上个不讲究的拓跋嗣,趁人家举丧的功夫,就把中原搂了去。为这事整个南朝宋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唯独新皇帝刘义符没当回事,照玩不误。几个辅政大臣实在看不下去,私底下先商量,再去请示太后。儿子不争气,太后也没办法,含着泪点头,同意废掉皇帝。

公元424年6月,趁刘义符乘船郊游,檀道济和徐羡之带兵上船,强行把刘义符抬上岸,收了印玺,然后废为营阳王。没几天就砍了他,同时,偷偷派人去砍了刘义真。不砍不行,按顺序,得轮到刘义真接班。

可要让这家伙上台,长安那一幕还得在建康上演。先不说江山能不能保住,至少谁家有个漂亮媳妇肯定是保不住,所以刘义真必须死。处理掉这俩活宝,就派人去接刘义隆进京。因为按顺序,轮到刘义隆接班了。

刘义隆生于公元407年,遭遇跟西汉的汉文帝刘桓比较相似,就连死后给的谥号都是“文帝”。

当年,刘义隆的母亲嫁给刘裕,纯属应急凑数,不小心就有了刘义隆,但母子俩都不受待见。刘义隆3岁的时候,母亲不小心惹恼了刘裕,被逼死了,留下个不受待见的刘义隆。3岁小孩,创伤得多大,从此,刘义隆骨子里就留下了惊恐和多疑。

三叔刘道规宅心仁厚,看孩子可怜,就抱养了刘义隆。虽然刘道规没儿子,但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庆过继给了刘道规,所以刘义隆没法过继,纯属抱养。

刘义庆比刘义隆大5岁,天资聪明,智慧过人。在刘道规和刘义庆的影响下,刘义隆变的知书达礼,宽仁厚重,而且特别爱学习,读了不少经史。

等到刘义隆7岁的时候,刘道规死了,刘义隆只好回到刘裕家。可刘裕常年征战,既没时间辅导,也不带他去战场磨练,所以刘义隆一直没机会接触军事。这给刘义隆留下了一个缺憾,就是不太会用兵。

虽然打仗不行,但治理的本事跟刘道规学了不少,而且有主见会决断。为了外派,刘裕还专门考核过刘义隆。

刘裕登基后,想给他安排工作,可又不放心,得考核一下,于是把他派到监狱去断案。刘义隆简审快结,三下五除二,就去交差。评分结果:满分。刘裕很满意,给了个荆州刺史。

这时刘义隆才14岁,别看年纪小,可能耐不小。上任后,按刘道规的治理办法,照猫画虎,萧规曹随。几年下来,荆州治理的有模有样,无可挑剔。

正当刘义隆这边干得起劲,朝廷突然就来个调令,要他回去当皇帝。两个活宝被砍这事刘义隆也知道,可当皇帝这事没敢想。就算想也得先弄清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谁知道回去了会不会挨刀。这帮人连皇帝都敢砍,还有什么不敢干,一群疯子。

当年的汉文帝刘恒也是这心思,一路上都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路边穿出个兔子,都得绕周围搜好几遍,免得突然冒出个无名刀客,丢了命都没法理赔。等到离长安五十里,就赶紧停下,派舅舅去打前站,看看这难度。

现在,刘义隆也遇到这事,单选题,必须得去。几个心腹一商量,就照汉文帝的标准安排。这回走水路,坐船,不怕兔子,就怕鱼。鱼在哪冒头,哪片水域就得挨几刀。刘义隆卧榻周边,更是全天护卫,数尺之内不准外人靠近,除了几个心腹。等到离建康三十里,停船,打前站。最终有惊无险,功德圆满。

公元424年,刘义隆登基,但心里很不踏实,赶紧先给几个辅政大臣升官,都是疯子,千万别惹他们犯病。可几个辅政大臣不这么看,都认为自己是蚂蚱,就怕刘义隆秋后算账。

辅政大臣有四位,除了檀道济,其他蚂蚱都拴一条绳上。檀道济是武将,平时都戍边,不在京城,虽然参与了政变,但没参与谋划,况且也没跟其他几位抱团,所以不担心秋后之说。

其他三位就没这么踏实,手上都沾了血,功过都是新皇上说了算,眼前是升官了,可秋后呢?于是几个人私下商量,把荆州弄到手,万一到了秋后,好歹能挣扎几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两晋南北朝》,方便以后阅读两晋南北朝第67章 差距在哪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两晋南北朝第67章 差距在哪里并对两晋南北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