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下一个目标,澳洲

作品:重启三线|作者:江湖行|分类:科幻|更新:2023-08-13 07:11:20|字数:8680字

结合南天门的观测,这种冰雹的形成周期不短,一般要在一个月以上,两个月左右才会形成一场。一般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赤道两侧几百公里,东西近千公里。

你小子是个福将,第一次到赤道附近就让你赶上了。不然,咱们仅凭南天门在太空对大气云层的观测,是判断不出来这么大一片云下边是这么一个恐怖景象的。

要是咱们舰船刚好在这时候穿越赤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你们是立了大功,比你们发现鬼子船只、并消灭的更大、更重要。

鬼子的船能够出现在太平岛附近海面,说明流冰带是可以穿越的。就是不知道是否可以穿越大船。咱们的船可都是比鬼子的那几艘小舢板大多了。郭洪涛!”。

“到!”

“现命令你任支队长,带领陈仓号、白城号、中卫号、青城号组成侦查支队,先行穿越赤道。为主力舰队找出一条安全的航线出来,有信心没有?”

“是!保证完成任务!”郭洪涛立正,语气坚定的大声回答。

……

“支队长,咱们还要等多久?”李远航有些不耐烦的问郭洪涛。

陈仓舰和白城、中卫、青城,四舰组成的侦查支队,已经慢慢悠悠的在印度洋上的赤道北侧附近海域,晃悠了两天了。

根据南天门的观测情报,有一块从太空观测比较稀疏的流冰区域,即将在今天早上到达陈仓舰他们现在的海域。据观测,这一片流冰较稀疏的区域,东西长大概不到100海里,南北宽倒是有200多海里。

如果陈仓舰他们要穿越这一片海域,一定要在早晨天亮的时候进入,天黑以前一定要穿出去。否则,后边较为密级的流冰过来,夜间航行躲避的难度非常大,危险性极高。

虽然他们支队这几艘都是高速驱护舰,最高速度可以达到40多节。但是流冰稀疏区不是代表着没有流冰,航行在这里,航速能保持在17、8节以上都是高速了。200多海里的流冰宽度,按照这个速度,他们要航行12个小时以上。所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不得不谨慎。

“你别着急,机会来了,咱们自然会行动。你要做的是到时候保持高度精神集中,给舰队找一条顺畅的航道出来。到时候有你忙的。”郭洪涛说道。

“嘿嘿,我就是说说。支队长你放心,他小鬼子的船都能穿过来,咱们也能过去。”李远航嬉皮笑脸的回答。

“鬼子的船小、灵活,咱们的船大。你记住了,咱们的任务是不但咱们要平安过去,还要勘察流冰层的情况,收集数据,为主力舰队那些大家伙寻找航行办法,提供经验。”郭洪涛举着望远镜,紧盯着舰首远处,西南方的海面。这时,陈仓舰后面的东方的天空开始逐渐泛出鱼肚白,曙光即将到来。而西方的天空和海面,还笼罩在夜幕的最后余威之下。

郭洪涛紧盯着海面,默不作声,李远航也只有跟着他一起看向西方的海面。忽然,郭洪涛大声说道:“左舵25,进二!间冰区过来了!通知各舰,跟着我们的航迹前进,注意右侧流冰,加强警戒!测量组,右舷作业!”。一连串的命令,从郭洪涛的口中传出,舰桥里立即闻令而动,忙碌了起来。

李远航通过望远镜看到,西方偏南的海面上,反射东方晨光的流冰已经不再连成一条线,而是断成了一截一截的白色线段。很明显,断开的的地方就是流冰之间的间隙。而他们,就是要顺着这些流冰间的间隙,穿过流冰带。于是立即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开始操作。从现在起,直到天黑,他们能不能顺利穿越流冰带,就看他航海长的了。

这是紧张、忙碌,惊心动魄的一天。从凌晨5点多开始向西南方向进入流冰带,李远航操纵陈仓舰在躲避流冰、冰山的同时,数次改变航向。先是向西南,又是转向南,下午的时候又转向东南。再向南,现在又迎着落日的余晖转向了西南。走出了一组大大的折线航迹。

眼见着西边的太阳愈发西沉,李远航也是有些着急。根据刚才南天门传来的讯息,他们距离驶出流冰带还有近20海里的航程,而现在距离太阳沉入海面,他进入夜幕,只有不到一个小时了。

“进三,航速提到25。”。耳边此时传来了郭洪涛坚定地声音。“支队长,25节的航速,是不是风险太大了?”李远航有些担心。

“入夜出不了流冰带风险更大。趁着现在还看得清,咱们加紧冲出去。并且,我也不是贸然决定的。现在咱们已经到了流冰带的边缘区域,咱们进来的时候,一开始流冰的间隔是比中心区域大的,你知道这个情况。现在也是一样,咱们继续向南走,流冰的间隔会越来越大。小心点,咱们冲得出去!”

李远航闻言,恍然大悟,立即坚定回答到:“是!”

“远航,已经连续操舰10多个小时了。这最后一小时,一定要顶住!咱们成功在望了!”,郭洪涛鼓舞大家。“是!”舰桥里的众人齐声大声回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启三线》,方便以后阅读重启三线第264章 下一个目标,澳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启三线第264章 下一个目标,澳洲并对重启三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