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做大蛋糕

作品: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作者:小鸟非|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1 15:36:05|字数:4758字

洪武八年,三月十四日。

大帅府。

陈楚、朱标、李文忠!

趴在桌子上,三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

“只要入伍,就给十年供养,这不成,如果一个人家,十个孩子都送去入伍了,只干一年,朝廷却要养十年,而那些戍边十五年的,也养十年…”

“虽然给的钱数量不一样的,但还是不妥善。”

陈楚摇了摇头,在后世可以两年退伍,那是人口基数大的同时,科技武器发达,通讯发达的前提下。

而现在的大明,正处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期,战争多,动乱大,一旦开战,动辄三年五载都是常有的事。

最最最重要的是,大明朝的财政,养一个兵压力还是挺大的,刚把这个兵训练一年,训练好了,转身人家退伍了…

“其实我认为,做了几年兵,朝廷养几年,这是最合理的,最高上限十五年,就是从十五岁入伍一直干到三十退伍。”

“多做一年,退伍后补贴每年多一钱银子,做了十五年,三十退伍,朝廷每年给一两五钱银子,给十五年。”

李文忠坚定不移的说着,他作为除皇帝外的军事最高长官,亲手操刀改制,对于这里边的事情,自然是无比清楚,深思熟虑的。

“那也不妥,依我看,最好还是十年兵开始,退伍后每年补贴一两银子,第十个年头不允许退伍,要么九年退伍,要么十年之后退伍。”

“最高上限就给一两,最多给十年。”

朱标开口反驳道。

李文忠想要争取军人的利益,朱标当然要争取朝廷的利益最大化,实在是三十多万兵,十五年后,每年退伍的安置费,补贴,都会成为朝廷的财政压力。

看似一个人没给多少,但在庞大的人数前面,哪怕一个人一年只给一两,那也是三十多万两的纯支出…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给他们分流…比如说,一个人当兵十五年,那朝廷让他在三个选择中选一个。”

“比如大表哥说的,守备卫所要改成兵马司,负责城池守卫和巡查。”

“而退伍的人,在退到兵马司,一次性给予安家费按照十两银子为标准,或者是十年补贴一两五钱银子为标准。”

“这样的话,既能解决未来,兵马司人员问题,又能给退伍的士兵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而如果选安家费,大都督府一口气给十两银子,如果选择补贴,每年给一两五钱银子。”

“你们看成吗?”

陈楚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也很不理解,这两个大明朝最强的二代,一个是皇帝的亲儿子,一个是皇帝的大外甥。

东宫虽然还没有开始兼领文武,但实际上,朱标的权力已经逐渐显露,而李文忠更不用说了。

他敢在改制这件事情上和朱标对着干,朱标给他一个孝陵卫,他不满足,报告都打到老朱那里了。

这样一个猛人,在大都督府和朱标因为退伍安置的问题,争执不下,这才来到大帅府,拉着正在晒盐的陈楚。

“兵马司和军队对接,以后兵马司不对民间招兵,只接收各镇退伍的兵员补充…”

“超过五十岁的,给予五两银子的安家费,三十岁退伍,朝廷在兵马司在养二十年,到了年岁,退伍朝廷在给五两银子…这…”

朱标面色沉重,微微点头道:“那兵马司的队伍岂不是要比各镇兵力还多,那又是一大笔支出啊…”

“兵马司的供应怎么能和各镇精锐比较,比如说,养一个各镇精兵要花十两银子,那养一个兵马司的兵员,用三两银子不成?”

“退到二线部队,待遇啥的肯定要和一线部队拉开差距。”

陈楚开口补充道。

李文忠拍着桌子起身道:“这是个好办法。”

“来,给你们看个东西。”

陈楚推着朱标和李文忠走到书案前,看着摆放在书案上的白纸,提起毛笔的陈楚,在上边画了一个圈。

圈的中间切开。

“左右各占百分之五十,如果民生用一半,军队用一半,这是不合理的,以大明如今的情况。”

“民生投入应该占据百分之七十五,军事的投入,百分之二十五,这个样子。”

陈楚又在左侧的半圈内画了一道横线。

“比如大明今年的岁入是一千万两,那其他的不算,军事开支保持在二百五十万两的投入。”

“而供养十镇精兵,二百五十万两肯定不够,以大表哥的说法,经过粗略的计算,大明如果岁入一千万两,那每年投入到军队的,就要占比一半,五百万两。”

“前边说了,各占一半,那是不合理的,对内投入过少,对军队投入过重。”

陈楚看着朱标和李文忠,出声询问道。

没有什么事画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画几个。

现在可不能再如同诏狱那般,吹牛皮无所谓…

“按照先生说的,军队投入五百万两能够维持十镇兵的运转,又要保证投入比例不超过年入的百分之二十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第74章 做大蛋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第74章 做大蛋糕并对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