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原型是在南宫养老的朱祁镇。
与唐朝诗人拿着汉时的皇帝来嘲讽唐玄宗一样,大明朝的文人雅客,也拿着唐时的皇帝来暗指当今太上皇,把太上皇的经历直接嫁接到了唐朝的皇帝身上,完全架空……
而这些书,朱见深也都看过,并且都有收藏。
当朱见深看到文坛上面出现了那么多文采斐然的书后,也是很乐于见到的。
因为市场上多了很多故事模型,也让另一个职业越发的火爆。
说书人。
大一点的州府,有点银子的百姓都会去茶楼,听评书演义解闷,偏远一点的地方,也有说书人练摊,大家围在一起,听着历史大戏,惬意之极。
以前百姓,见面之时,都是说一些家长理短,现在不一样了,见面就能喷剧情,幸福指数哇哇的高。
“那花前月下到底结尾了没有,那个狗屁说书人,收了我们包月的银子,没讲完都跑了……”
“已经结尾了……”
“那个书生最后怎样了……”
“他死了,在月下埋得……”
“他奶奶的,怪不得那个说书人跑了,这要是讲出来,肯定挨揍啊。”
这是一种慢慢的变化,也是社会风气转变的过程。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中是真正发生过的,不过也都是弘治朝之后的事情了。
而此时的大明朝提前了五十年……
当然,这本话本即便采用了最新的书写方式,可一出来,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这种话本生产基地的浙江,压力最大,浙江布政使一天被弹劾数百次,不过他一直坚挺着。
因为浙江印书局超过两千多名人,可都是指着这本书吃饭的,更重要的是,他为浙江也贡献了数额庞大的利益……
朱见深在看完弹劾之后,全部留中不发,但这种事情,他也不能表态支持浙江当局,只能选择性无视……
喜欢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